年轻人求神拜佛:心灵慰藉还是逃避现实?
年轻人求神拜佛:心灵慰藉还是逃避现实?
近年来,“求神拜佛”成为许多年轻人寻求内心平静的一种方式。面对学业、职业及生活中的多重压力,他们希望通过这种传统仪式获得心灵上的慰藉。然而,这一行为也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讨论——是真正的精神寄托,还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
数据揭示:年轻人拜佛热潮
数据显示,2023年2月份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在预定门票的构成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在抖音平台上,2023年4月份关于“寺庙”这一关键词的搜索指数已超12万,与1月份相比增幅超50%,其中18-30岁用户占比47%。
在微博上,与“寺庙”相关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以“年轻人寺庙”、“寺庙旅游”、“年轻人上香”、“寺庙咖啡”作为搜索关键词,共产生57条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达6.4亿,总讨论量达6.6万。其中,“为何寺庙旅游在90后00后中爆火”等4个话题热度尤其高。
为什么是寺庙?
年轻人对寺庙的突然青睐,不仅仅体现在搜索指数的激增。从1月份到3月份,与“寺庙”相关的话题频频登上微博热搜。在众多寺庙中,根据搜索指数平均值统计,热门寺庙主要集中在浙江省、江苏省、河南省以及北京市。
过去,寺庙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庄严肃穆、有一定距离感的。而如今,许多寺庙正变得越来越有趣,推出绝美周边——祈福饰品、创办寺庙咖啡...颠覆着人们对它的固有印象,这也是吸引年轻人去旅游打卡的原因之一。
周清(化名):“周日起了个大早,去家附近的大佛寺上香。转了一圈之后,看着法物流通处前排起的长队,再想到来之前在网上刷到的很火的十八籽手串,最终还是没忍住入手了一条。包装很漂亮,还有一股清新的檀香味,希望戴着手串每天都能有好运,天天开心。”
图3 祈福单品
许多寺庙都推出了制作精美、有特色的祈福饰品,如灵隐寺的十八籽多宝佛珠、鸡鸣寺的白玉菩提手串、香积寺的金丝玉南瓜手串...都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不少年轻人坚定地认为,在寺庙许完愿不买上一串祈福手串,是不完整的拜佛流程。
寺庙咖啡,是西式的咖啡与东方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的碰撞,当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而这种反差感对有着猎奇心理的年轻人而言充满着吸引力。在众多寺庙咖啡中,永福寺的慈杯咖啡尤为出名。
王安(化名):“在网上看到永福寺的慈杯咖啡,觉得这个创意实在是泰酷啦,便在五一假期跑去打卡拍照。不仅咖啡店店名取得很有禅意,每款咖啡也都有它别具一格的东方名字。“随缘”咖啡最有意思,盲盒的形式体验下午茶,多了一份趣味!手里揣着咖啡,坐在庙里的台阶上,安静地放空自己,那一刻感觉自己完美地融入到寺庙松弛的环境氛围之中。”
寻求精神寄托还是逃避现实?
N视频曾在微博上发起“年轻人为什么爱逛寺庙”的投票活动,有将近7.6万人参加了。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认为年轻人喜欢上逛寺庙的原因是为了缓解压力,寻找精神寄托。
在新浪新闻、中新经纬和财经博主@互联网那些事儿v所发热度较高的关于寺庙游为何突然在年轻人中爆火的微博评论区当中,许多网民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生活太无聊我只是跟风好玩。”
“主要是当个景点逛,随便一个名山景点都会配上一座寺庙,来都来了,就逛逛啊!”
“还不是压力太大了,去佛祖面前诉诉苦!”
“因为免费吧。”
“去求神拜佛啊,求财求缘求子。”
“佛教文化很有意思。”
“还能为啥!诸事不顺,无能为力呗...”
“当人对生活越来越无力就开始寄希望于佛了,别人是不是我不知道,我是这样了。”
“每次去,都会心静很多。”
“我没记错的话,疫情刚放开。”
“因为是从小就种下的信仰。”
我们将三条热门微博下的一级评论爬取下来,经过筛选,最终得到关于“年轻人为什么爱上寺庙游”的有效回答共1126条。通过归纳,总结出这届年轻人去寺庙的动机有:寻求精神寄托、生活不顺、求佛、寻求清净、观光、缓解压力、热爱寺庙文化、宗教信仰、经济实惠、跟风、疫情放开。
李梦(化名):“做了好久的996社畜,前段时间心情太down了,就请了假去白瀑寺走走散散心。每次想到自己现在的生活,我就很迷茫很无奈...刚毕业时明确的职业规划,希望每一年都是成长的。现在呢?有个工作就要谢天谢地了,更别妄想五年内能升到自己满意的职位了。生活太苦啦,就想来寺庙这许许愿,寻求一点精神支持。”
“在对现实深感无力时,总会将希望寄托于求仙拜佛”,这句话在评论区中反复被提起。在“年轻人为什么爱上寺庙游”的有效讨论中,一共有234条回答与寻求精神寄托有关。
近年来,年轻人面临着生活当中各个维度的压力,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工作中内卷严重,家里人时不时的催婚催生,房贷、车贷等各种支出...这些组合起来就像一座座大山压得年轻人快要喘不过气。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上半年我国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逐月呈现增长态势,青年人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仍比较突出。B站发布的《2022 BILIBILI 青年心理健康报告》显示,近一年中“抑郁”、“焦虑”、“压力”三种情绪词的搜索次数同比增长均超过100%。当焦虑等负面情绪满得快要溢出时,当某一刻对现实感到无能为力时,年轻人迫切地想要找到一个出口来宣泄情绪,迫切地想要寻求一个念想来让自己坚持下去。而远离世俗的寺庙,似乎就有那样的魔力。
社会争议:精神寄托还是逃避现实?
对于年轻人求神拜佛的现象,社会上存在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这是年轻人在高压生活下的正常精神寄托,应该给予理解和包容;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不利于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
一位网友在小红书上写道:“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间,选择了求佛。不求一夜暴富,只求不要再加班秃头。在这里把过去的诸多不如意都放下,默默许下自己与家人安康的心愿。”这种声音反映了许多年轻人的心声,他们希望通过拜佛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对未来的希望。
然而,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一位心理学专家指出:“过度依赖宗教仪式可能会阻碍年轻人面对现实问题的能力。他们需要学会用更积极的方式应对压力,而不是简单地逃避到宗教仪式中。”
结语:理性看待,适度寄托
年轻人求神拜佛的现象,折射出当代社会的多重压力和年轻人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精神寄托,也可能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我们应该以包容的态度看待这一现象,同时也要引导年轻人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找到更积极的应对方式。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在寻找内心的安宁。求神拜佛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暂时逃离现实、寻找内心平静的空间。但最终,他们还需要回到现实,用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