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无证行医,守护生命安全
打击无证行医,守护生命安全
近日,某地发生一起因无证行医导致患者死亡的惨剧。一名自称“中医学者”的无证行医者马某某,在未取得医师执业资格的情况下,为患者李某某开具了含有乌头的中药方。李某某服用后中毒身亡,经鉴定系饮用过量乌头所泡的药酒致死。法院以非法行医罪判处马某某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这起案件再次敲响了无证行医危害公众健康的警钟。
什么是无证行医?危害有多大?
无证行医,顾名思义,就是指没有取得医师执业资格的人在未被批准行医的场所进行行医。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更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无证行医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医疗技术水平低下,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延误病情;
- 使用假冒伪劣药品和医疗器械,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 滥用抗生素等药物,可能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
- 行医环境恶劣,消毒措施不到位,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患者维权困难。
法律法规如何规范行医行为?
我国对医师执业有严格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明确要求,从事医师执业活动必须取得医师资格并注册,未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同时,《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也规定,国家对医师、护士等医疗卫生人员依法实行执业注册制度,医疗卫生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
对于非医师行医的行为,相关法律法规也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根据《医师法》,非医师行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和药品、医疗器械,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按一万元计算。如果造成严重后果,还可能触犯刑法,构成非法行医罪,面临刑事处罚。
政府部门如何打击无证行医?
各地卫生健康部门持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通过日常监督、群众举报、部门联动等多种方式,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行为。例如,乌拉特后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站)对辖区内之前行政处罚的“非法行医”采取“回头看”模式,突击检查,再次严厉打击无证非法行医行为。同时,各地还通过设立专线举报电话,发动广大群众参与监督,共同维护医疗市场秩序。
如何辨别合法医疗机构?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是避免无证行医的关键。合法医疗机构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 持有有效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 医生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
- 医疗环境整洁,消毒措施到位;
- 收费公开透明,有正规的收费凭证;
- 诊疗过程规范,病历记录完整。
同时,患者在就医时也要提高警惕,注意识别一些常见的医疗陷阱,如低价诱饵、夸大病情、过度检查、捆绑销售等。如果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向卫生健康部门举报。
打击无证行医,维护医疗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共同营造一个安全、规范、有序的医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