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珠海非遗美食: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的百年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珠海非遗美食: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的百年传承

引用
澎湃
8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898271
2.
https://m.sohu.com/a/758447393_121106875
3.
https://github.com/shuxiao9058/wubi_table_convert_dvorak/blob/master/1.06c_16016.txt
4.
http://m.chinaquhua.cn/culture/50/dachikanminghuochashaoshaopaigu.html
5.
https://pub-zhtb.hizh.cn/a/202402/17/AP65d0be5be4b0e0005dd048e5.html
6.
https://m.douyin.com/share/note/7378702218234563874
7.
http://www.mandarintools.com/cgi-bin/wordlist.u8.txt
8.
https://m.toutiao.com/article/7373154465471562276/

“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这道美食,承载着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传承,2015年被列入珠海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珠海斗门区的一张美食名片。

01

百年传承:从南洋到珠海的美食传奇

这道美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民国初年。当时,斗门大赤坎村的少年赵池大通过“卖猪仔”的方式到了南洋菲律宾的马尼拉当童工。在那里,他师从一位擅长制作叉烧的广东老乡,学习烧腊技艺。几年间学有所成后,他自立门户经营餐馆,主营叉烧饭、叉烧包、叉烧酥等,逐渐在马尼拉华人圈中小有名气。

后来,赵池大回到故乡大赤坎村,将这门技艺带回珠海。他不仅传承了传统的叉烧制作工艺,还独创了别具一格的酱料配方和加工工艺,使得“州府客”叉烧烧排骨以其色泽鲜明、滑爽不腻、脆而不韧、咸中带甜且带有荔枝柴香的特色闻名四方乡邻。

02

独特工艺:荔枝木与百年炉火的完美结合

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的制作工艺独特而讲究。选用优质猪肉,经过精心腌制后,采用荔枝木作为燃料进行明火烧烤。荔枝木燃烧时散发出的香气,与肉质完美融合,使得成品既有叉烧的香甜,又带有独特的荔枝木香气。

第四代传承人赵志文介绍道:“我们家的烧味炉比我的年龄还要大,这些炉子见证了这门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赵志文自小在叉烧的香气中长大,2011年,看到父亲意外受伤仍坚持传承祖传技艺,他毅然决定回到家乡,接过这份传承的重任。

03

非遗传承:从家庭作坊到文化基地

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不断扩大,这道传统美食声名远扬,吸引了众多食客慕名而来。赵志文意识到,作为非遗传承人,他有责任为斗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他发现,斗门区虽然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但这些非遗项目或散落各处,或只是偶尔在文化活动中“露露脸”,缺乏传承和发展的动力。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想法:打造一个斗门非遗传承基地综合体,将非遗展示、工艺观摩、美食品尝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非遗文化体验。

如今,在大赤坎村牌坊斜对面,两栋岭南风格的仿古建筑已经落成,这就是斗门非遗传承基地综合体。综合体一号楼已对外开放,预计全部开放后年接待游客可达30万人次。赵志文自豪地说:“到时候,就会有更多人吃到斗门非遗美食,也会有更多人了解到斗门非遗文化,而且还能够为乡亲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04

美食体验:外脆里嫩,香而不腻

许多食客在品尝过这道美食后都赞不绝口。有人形容其“猪皮很香脆,肉质不肥腻”,甚至有人感叹“在你嘴里融化的叉烧肉是真的存在”。这道美食不仅在口感上达到了外脆里嫩、香而不腻的完美平衡,更在香气上融合了荔枝木的清香和秘制酱料的醇厚,令人回味无穷。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珠海斗门,不妨亲自到大赤坎村,品尝这道承载着百年历史的非遗美食。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你也能感受到一代代传承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创新,体会到岭南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