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岩主任揭秘:泡沫尿背后的真相
宋岩主任揭秘:泡沫尿背后的真相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肾内科主任医师宋岩教授,长期从事肾脏病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在原发性及继发性肾脏病、药源性肾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近日,宋岩教授就大众关心的“泡沫尿”问题进行了解答。
什么是泡沫尿?它一定意味着肾病吗?
宋岩教授:泡沫尿是指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且久久不散。这种情况确实可能与肾病有关,但并非绝对。泡沫尿的产生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因。
生理性原因主要包括尿液浓缩(如饮水不足、出汗多)、剧烈运动、性兴奋分泌的黏液混入尿液等。这些情况下产生的泡沫通常较大、数量少且消散快,属于正常现象,无需过度担忧。
然而,如果发现尿液中持续出现细小且不易消散的泡沫,尤其是伴有其他症状时,就需要提高警惕了。这可能是蛋白尿的表现,而蛋白尿是肾病的一个重要信号。
如何判断泡沫尿是否正常?
宋岩教授:要判断泡沫尿是否正常,可以观察以下几个方面:
泡沫大小: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泡沫较大且容易消散。如果泡沫细小而密集,类似啤酒泡沫,则需要警惕。
持续时间:一般情况下,尿液中的泡沫会在5-10分钟内消失。如果泡沫持续时间超过10分钟,甚至冲水后仍附着于马桶壁上,这可能是异常表现。
伴随症状:如果泡沫尿伴有以下症状,应立即就医:
- 水肿:眼睑、双下肢或足踝出现水肿
- 腰痛:肾区疼痛或不适
- 高血压:血压异常升高
- 尿量变化: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多尿(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
- 排尿异常:尿频、尿急、尿痛等
泡沫尿与肾病的关系有多大?
宋岩教授:泡沫尿确实是肾病的一个重要预警信号,但并非所有泡沫尿都意味着肾病。关键在于观察泡沫的特征和持续时间。
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只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当肾脏功能受损时,蛋白质会异常地从尿液中漏出,形成蛋白尿。蛋白尿是肾病的重要标志之一,且蛋白尿的程度与肾功能恶化速度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蛋白尿越严重,肾功能退化的速度就越快,未来需要透析的可能性也越高。
发现泡沫尿后应该怎么办?
宋岩教授:如果发现泡沫尿,尤其是持续时间长、不易消散的泡沫,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以下检查:
- 尿常规检查:检测尿蛋白含量,这是判断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 肾功能检查:通过抽血检查血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肾功能状态。
- 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肾脏超声等检查,了解肾脏结构。
同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
- 饮食调整: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蛋白质摄入量。
- 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是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如何预防肾病?
宋岩教授:预防肾病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以下几点建议有助于预防肾病:
定期筛查:建议普通人群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对于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半年检测一次尿常规、尿微量蛋白及肾功能。
健康生活方式:少盐、勿暴食、多喝水、不憋尿;适量运动,避免劳累;预防各种感染;慎用可能具有肾脏毒性的药物。
控制基础疾病: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和血尿酸水平。如果通过饮食和锻炼无法有效控制,应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18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0.8%,现有患者约1.2亿。由于CKD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但通过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一旦发现泡沫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