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三部曲》特效揭秘:如何打造神话世界?
《封神三部曲》特效揭秘:如何打造神话世界?
《封神三部曲》作为中国首部神话史诗电影,其特效制作的规模和质量令人瞩目。全系列共使用超过3000个视效镜头,其中第二部就有2000多个特效镜头。第一部电影中,1700余个视效镜头占总镜头数的约73%,展现了极高的视觉效果占比。
昆仑仙境:东方美学的数字呈现
在《封神演义》中,昆仑山和玉虚宫是玄妙胜景的代表。为了打造这一仙境,导演乌尔善与美术指导叶锦添确定了独特的美学风格。昆仑世界被设定为仙人真气凝结而成,一草一木都如同古代壁画、绘画中的仙境珍宝,有着真气飘逸、自带光源、玲珑剔透的视觉效果。
视效团队按照天何言工作室的概念设计,进行了细致的数字资产制作。例如,龙须虎这个数字生物的灵感取自唐代盘龙造型,线条流畅,姿态威严。为了找到最符合美学设定的表皮龙鳞,特效团队花费近一年时间,最终选定金龙鱼鳞片。龙须虎全身超过2000片鳞片,在不同光线条件下会呈现出金、青、粉等颜色变化。
昆仑仙境中的仙人也采用了不同的制作方式。元始天尊及十二金仙通过MoCo高速拍摄和物理特效装置,呈现出飘逸的失重感。而姜子牙、杨戬、哪吒等需要台词表演的角色,则采用蓝幕下蓝衣实拍的方式,视效团队通过毛发解算和衣料解算来完成最终效果。
数字角色:技术突破与情感表达
《封神三部曲》中最引人注目的数字角色当属雷震子。为了打造这个兼具古典美学和真实感的角色,特效团队进行了大量研发工作。从2017年拿到概念设计开始,团队制作了619张材质贴图、1亿5千万个多边形模型、71块面部和身体骨骼模型,以及动态模拟的肌肉系统和皮肤褶皱。
为了赋予雷震子生动的情感表达,剧组邀请了优秀青年演员韩鹏翼进行动作捕捉。韩鹏翼在话剧舞台上的表演经验为雷震子增添了独特的戏剧张力。由于雷震子的面部结构与人类不同,特效团队需要将演员的表情调整匹配到适用于雷震子的面部结构,这一过程既复杂又精细。
跨国协作:中国电影工业化的里程碑
《封神三部曲》的特效制作涉及国内外多家公司,通过cineSync等工具解决了跨地域协作问题。整个项目历时十年,8000人参与拍摄制作,从分工、协作到最后的质量监控,展现了强大的制片管理能力。
在技术应用方面,影片充分运用了先进的拍摄和特效处理技术。例如,《封神第一部》的动画预览长达125分钟,通过第二产业的模式提升第三产业,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电影生产。
文化融合:传统艺术的现代诠释
《封神三部曲》的特效设计不仅追求技术突破,更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影片中的战争场面、仙法对决以及巨型生物如魔家四将的呈现,既需要符合史诗感又兼具奇幻元素,对特效团队提出了极高要求。
特效设计融入商周青铜器纹样、宋人山水画意境及道教艺术精髓,同时参考古迹和博物馆资料,力求在视觉上展现独特的东方美学。这种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为中国电影特效树立了新的标杆。
《封神三部曲》的特效制作不仅展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平,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挖掘与创新表达。通过庞大的视效规模、跨国协作和技术管理,以及对东方美学的融合,该系列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既熟悉又新奇的神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