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舞台上的无锡非遗:千年文化展新颜
春晚舞台上的无锡非遗:千年文化展新颜
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首次设立分会场,江苏无锡作为四大分会场之一,将以其独特的非遗文化惊艳全国观众。在这场举国欢庆的盛宴中,无锡的惠山泥人和精微绣将作为文化使者,向世界展示这座江南古城的文化魅力。
惠山泥人:400年传统焕新颜
“乙长福”“巳有禧”——这对充满喜庆气息的泥人形象,将成为2025年春晚无锡分会场的吉祥物。他们头戴柿子妆帽,身着如意纹样服饰,脚踩蝙蝠纹样布鞋,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
惠山泥人是无锡惠山的彩色泥塑艺术,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喜庆吉祥题材是惠山泥人重要的表现内容之一,阿福阿禧更是最广为人知的泥人形象,有着路路平安、家家幸福的吉祥寓意。
“乙长福”和“巳有禧”的设计制作者,无锡惠山泥人厂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周璐表示,总台春晚分会场官宣后,他们就接到了春晚文创制作的任务,最近也是加班加点,力争将最好的作品呈现出来。
这对吉祥物采取纯手工制作,制作周期很长,一个月只来得及做11套。因为做泥人需要两天的时间,彩绘也需要两天的时间,不在空调房间的话,阴干还需要八九天的时间。“我们限量100套,我目前才做了11套,最近展演和采访都比较忙,只能晚上加班加点。很多朋友希望过年之前拿到的迫切心情我可以理解,就尽量多做两套。”周璐说。
精微绣:方寸之间见匠心
在央视《新闻联播》中,一幅名为《翠嶂千峰盛景图》的精微绣作品提前亮相。这幅作品使用了双面精微绣的工艺手法,房子绣得很小,山的部分处理得层层叠叠,颜色变化非常丰富,突出层峦叠嶂的意境,配色类似青绿山水的格调,但不会很艳丽,显得古朴雅致。
精微绣是苏绣的一种,以双面精微绣闻名。作品往往在很小的画面中,精心勾画丰富多彩的文字和图案,经由刺绣艺人用双面绣技法精工绣制。为了实现精微绣,艺人们把一根丝线分到七十分之一,甚至以百分之一,一根针缩到十分之一,面料密到200多目。
作为这一非遗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赵红育学习刺绣已有50多年,尤擅双面精微绣,于指尖处,尽展江南温柔。赵红育说:“无论细若蝇毫的文字,还是寸人豆马,绣品都形神兼备、意趣无穷。因此,无锡精微绣也被称为‘指尖上的芭蕾’。”
创新传承: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非遗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近年来,无锡的非遗文化正在以全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惠山泥人厂开发了盲盒、文创产品等衍生品,将泥人形象与现代金属制品结合,设计出各种创新作品。其中,一块彩绘着惠山古镇的铝合金材质奖牌颇具特色,这是为无锡市举办的美好生活登山节活动专门定制的,奖牌上镶嵌有小巧精致的惠山泥人“阿喜”,将传统泥人制品与现代金属制品结合,让这一奖牌更有纪念意义。
精微绣则尝试与现代服饰结合,开发出一系列美观又实用的物件,比如悬浮灯、加湿器、笔架等。惠山泥人厂高级工艺美术师周璐将泥人作品融入家居摆设,设计出一款悬浮灯作品《嫦娥奔月》,一轮印着水墨画的皎洁圆月前,用泥塑制成的“嫦娥”独倚栏杆,按下开关,点亮“圆月”,中秋定制款台灯展现眼前。“灵感源于日常生活,只要找到连接点,传统泥人也可以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周璐说。
非遗文化正在以全新的面貌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新的生机。通过春晚这个大舞台,无锡的非遗文化将被更多人所了解和喜爱,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的展示,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