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三国遗址文化保护进行时
阆中古城:三国遗址文化保护进行时
阆中古城,这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不仅是古代巴国的国都,更是三国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城中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街巷和文化遗址,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变迁。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阆中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制度先行:构建全方位保护体系
2024年7月,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建议保护阆中古城建筑。阆中古城景区管理局回应称,将持续做好古建筑的原真性保护,强化对古建筑的监管,并加强文明旅游宣传。这些措施体现了阆中古城保护的三个重要方面:
原真性保护:坚持“修旧如旧”原则,严格遵守《阆中古城维修规范》和《阆中古城核心区室外装饰装修管理办法》,确保古建筑的维修和装饰装修符合历史风貌。
依法打击违规行为:加强古城房屋维修监管执法,严肃查处违规修缮行为,维护古城整体风貌。
文明旅游宣传:在旅游旺季设立红十字“党员服务示范窗口”,向游客宣传文明旅游和文物保护知识,增强游客的保护意识。
政策引领:完善保护机制
阆中市不断加强政策法规建设,为古城保护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修订完善《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将保护区范围从1.78平方公里扩展到23.17平方公里,形成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三级保护体系。
设立古城保护专门行政机构,组建阆中古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专业指导。
组建专职执法队伍,建立全流程打击机制,对历史文化遗产违规违法案件进行集中处置。
项目带动:推进保护工作落地
2025年1月,阆中古城保护提升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工期1080天,主要包括:
- 古城非文物项目的修缮改造
- 古城部分院落的修缮改造
- 武庙会提升改造
- 武庙街天宫驿站提升改造
- 古城景区街道修缮
- 游客中心建设
- 照明工程等配套设施建设
保护成效:焕发古城新活力
通过持续的保护工作,阆中古城不仅保存了历史风貌,更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 古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历史风貌得以延续
- 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 文化传承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未来展望:持续守护文化瑰宝
阆中古城的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未来,阆中市将继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保护机制,加大保护力度,让这座承载着三国文化记忆的古城永远熠熠生辉。
阆中古城的保护工作,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通过政府、专家和民众的共同努力,这座承载着三国文化记忆的古城,必将继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