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故宫博物院揭秘明清帝王生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故宫博物院揭秘明清帝王生活

引用
光明网
12
来源
1.
https://news.gmw.cn/2024-08/29/content_37529951.htm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576983584056969
3.
https://m.chuangshi.qq.com/read/43388719/10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02A051M500
5.
http://m.sohu.com/a/784454801_121932353/?pvid=000115_3w_a
6.
https://m.sohu.com/a/786907785_121166766/?pvid=000115_3w_a
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9707948533649449
8.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246254
9.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733501de4b0595c185f56a3.html
10.
https://www.jiwu.com/baike/84332.html
11.
https://www.haijiaoshi.com/archives/11718
12.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4816

故宫博物院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其建筑布局和功能分区体现了皇家生活的独特性。故宫采用“背山面水”“负阴抱阳”“前朝后寝”的布局原则,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政务中心,内廷生活区包括东西六宫等,是帝王后妃的生活区域。

01

帝王的一天

明清帝王在紫禁城内的生活有着严格的日程安排。每天清晨五点,随着神武门的鼓声响起,帝王便要起床。洗漱完毕后,穿戴整齐,首先要去给长辈请安。请安之后,开始早读。康熙时期建立了日讲和经筵制度,由儒生为帝王讲论经史,以史为鉴,总结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

早读之后,大约六点开始用早膳。尽管中国自宋朝之后就已实行一日三餐制,但清朝帝王沿袭满洲习惯,一天只用两次正餐,即早膳和晚膳。每餐都有120道菜,包括热菜、冷盘、粥品咸菜和干湿点心等。晚膳结束后,大约到七点,如果皇帝饿了,可以吃些小食,然后就要进行礼佛、祭祀神灵之类的活动。

早膳结束后,大约七点多上早朝。大臣们则更早,约六点就要集中在午门等候。早朝结束后,皇帝还要继续办公。皇帝办公的地点,主要在乾清门、乾清宫和养心殿。工作内容主要就是批阅奏章、召见宫员等。清朝帝王相对比较勤政,皇帝每天要处理的奏章比较多,像康熙、雍正和乾隆皇帝,他们都是亲自批阅,特别是雍正,细致到连奏折里的错别字都能给你挑出来,有时批阅的文字比奏折还要多。

大约到下午两点左右,皇帝就要用晚膳了。晚饭之后,皇帝可以选择继续处理政务,也可以进行其他的娱乐活动。比如顺治喜欢画画,康熙、雍正和乾隆的书法也不错,乾隆的诗写得也比较多。当然也可以由妃嫔们陪着听个小曲,听个音乐什么的,也行。

大约到七点,如果皇帝饿了,可以吃些小食,然后就要进行礼佛、祭祀神灵之类的活动。清朝皇帝在佛学方面造诣很深,因此在清宫中有很多祭祀的专用场所。

到了九点,就是皇帝的就寝时间了。如果要哪位妃嫔陪寝,就在用晚膳时翻牌,选中的妃子由太监安排送过来。一般妃嫔不能与帝王过整夜,当晚也不能回到自己寝宫,而是要睡在皇帝寝宫东、西两旁的围房暂住。大约十点就是睡觉时间了,然后第二天再开始新的一轮生活日常。像这样的常规工作,帝王们几十年如一日,披星戴月,节假日也很少,可见,当皇帝也是一个苦差事。

02

帝王的穿着

清朝帝王的服饰很讲究,按照不同场合,有朝服、吉服、常服和行服,以及雨服。用过早膳后,在内侍官的伺候下,就要换上朝服了。朝服包括朝冠、朝袍、朝珠、朝带和朝靴五部分,这是清代最高规格的礼服。一般来说,只有在冬至、立春、夏至,这样的节气祭祀和一些重要的祭典才会穿。到后来发展到,在接见外宾时,皇帝也会穿朝服。

一年有四季,皇帝的衣服也是一样随季变化。朝服有单层、加绵、纱衣和裘皮多种,颜色也有等级之分,在不同场合配不同颜色的朝服。明黄色等级最高,其次是蓝、红和月白色。如果你看到皇帝穿了明黄色的朝服,那一定是重大节日,如元旦、冬至和万寿节,或者是有重大的典礼,如太庙祭祀。如果皇帝穿了蓝色的朝服,那多半是要举行祭天仪式,如祈雨、祈谷等仪式。而红色和月白色则专用于特定场合,红色用于祭朝日,月白色用于祭夕月。

吉服等级比朝服要低一个档次,每逢吉庆宴会和朝见臣属时,皇帝就要穿吉服袍了。吉服与朝服的构成大体相同,也是由冠、袍、带、朝珠和靴组成,其中的吉服袍就是我们通常所常的龙袍,颜色也是以明黄色为主,箭袖袖口和衣领用的是石青色。

如果皇帝想在御花园走走,朝服和吉服就都不适合了,就要换上常服了。常服如同我们的休闲服,在制作工艺上没那么严谨。一般由冠、袍、褂和带四部分组成,颜色也不只一种,基本按皇帝的喜好穿着。与朝服和吉服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袖口,常服的袖口是平袖,主要为了方便皇帝日常批阅奏章。另外,在冠上面也有不同,如不加梁,不加龙顶等装饰了。

吉服
常服袍

除了以上三种常规的帝王服饰,清朝皇帝有外出巡视、狩猎等户外活动,这时一般就穿行服。行服最大的特点就是方便骑射,皇帝征战时也穿它。主要组成部分大同小异,也是由行冠、行袍、行褂、行裳和行带组成。

此外,清朝帝王还根据天气情况,如下雨、下雪天,制作出了雨服,主要包括雨冠、雨衣和雨裳三部分。

从上述看,清代帝王的服饰既有规制,又很讲究,同时也十分体现礼仪性。

03

重要的宫廷仪式和活动

明清时期,国家吉礼仪式活动,是一个由多部门共同运作的体系化政治行为。在京师宫廷祭礼仪式中,主要的承应部门有:礼部、太常寺、鸿胪寺、光禄寺、钦天监等机构。各个仪式执行部门各司其职,协同运作。在地方官府层面,则主要由地方长官负责。在祭礼仪式用乐方面,大祀、部分中祀吉礼仪式用乐主要由太常寺神乐署(神乐观)乐舞生承应;京师宫廷以及各级府、州、县小祀祭礼仪式用乐,则主要由教坊机构体系中的在籍官属乐人承应。

04

帝王的个人爱好与收藏

明清帝王除了政务繁忙,也有自己的个人爱好。以圣旨为例,展示了明清帝王的书法和工艺水平。徐州圣旨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圣旨,包括从清代顺治皇帝到末代皇帝溥仪十朝皇帝的圣旨,以及慈禧懿旨一道,承接不辍,序列完整。

展品中,有一件道光、咸丰两代皇帝封爵奎定、玉纲的“世袭罔替”龙边圣旨制作精良,堪称孤品。这两人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的后代。道光十三年(1833年),这道圣旨先是颁给了玉纲父亲、奉恩将军奎定。咸丰六年(1856年),奎定病逝,咸丰将圣旨收回,后又颁给玉纲。这件圣旨的中缝为咸丰御笔朱批:“奉恩将军奎定病,所遗之缺,将伊长子玉纲承袭奉恩将军”,意为“子承父业”。圣旨上的龙纹皆由宫廷丹青高手绘制,用色极其考究,图案形态逼真。奎定父子是皇亲国戚,精美的圣旨显示了两位皇帝对父子二人的器重。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在影视剧里,我们常常能听过这句宣读圣旨时的开场白?据了解,这八个字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始创,当时的皇宫正殿叫作奉天殿,朱元璋在下达的诏书中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因此,影视剧中读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错的,应该读作“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圣旨集政治、历史、书法、工艺等史料与艺术价值于一身,具有很高的研究与收藏价值。徐州圣旨博物馆有明清时期圣旨约两百道,包括从清代顺治皇帝到末代皇帝溥仪十朝皇帝的圣旨,以及慈禧懿旨一道,承接不辍,序列完整。

此外,清朝皇帝普遍喜欢书法、绘画等艺术活动。顺治喜欢画画,康熙、雍正和乾隆的书法都不错,乾隆还写了很多诗。这些个人爱好不仅丰富了帝王的生活,也体现了他们较高的文化素养。

05

总结

明清帝王的生活既遵循严格的制度,又不乏个人特色。从每日的起居饮食到国家祭祀,从服饰穿戴到个人爱好,都体现了皇权的威严和文化的传承。故宫博物院不仅是明清帝王生活的见证者,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