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一镇一委一站”:破解基层消防治理难题
亳州市“一镇一委一站”:破解基层消防治理难题
“远水救不了近火”这句古老的成语,道出了应急处理中的一个核心难题:当危机来临时,最有效的帮助往往来自于身边最近的力量。在基层消防治理中,这一道理尤为适用。近年来,安徽省亳州市创新推行“一镇一委一站”基层消防治理体系,成功破解了“远水救不了近火”的困境,为基层消防治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一镇一委一站”:基层消防治理的新模式
“一镇一委一站”模式,即在每个乡镇(街道、开发区)设立消防安全委员会和消防工作站,构建起覆盖全市的基层消防治理体系。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将消防力量下沉到基层,实现火灾防控和应急救援的关口前移。
目前,亳州市已建成98个乡镇(街道、开发区)消防工作站,配备各类消防综合人员1030人。这些消防工作站不仅具备火灾扑救能力,还承担着防火巡查、消防宣传等职责,真正成为基层消防工作的“前哨站”。
创新机制:让基层消防更高效
“一镇一委一站”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其独特的运行机制。每个消防工作站都配备了专业的消防综合人员,他们既熟悉当地情况,又具备专业的消防技能。同时,工作站还建立了与公安、应急等部门的联动机制,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协同作战。
自2023年以来,这些消防工作站已独立或参与处置火灾事故3625起,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和严格的训练。亳州市为每个消防工作站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规范和考核标准,定期组织消防综合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实战演练,确保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战备状态。
经验启示:基层治理的创新样本
亳州市的“一镇一委一站”模式,为解决基层消防治理难题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一模式的成功,得益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坚持党建引领。亳州市将基层消防治理纳入基层党建重要工作内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其次,注重资源整合。通过整合乡镇(街道、开发区)的各类资源,亳州市有效解决了基层消防治理中的人力、物力问题,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后,强调科技支撑。亳州市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基层消防治理插上科技翅膀。例如,阚疃镇就借助公安“天眼工程”、环保“鹰眼工程”、综治“雪亮工程”,搭建了消防“火眼工程”,实现了基层视频监控平台建设一体化。
“一镇一委一站”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有效解决了基层消防治理中的难题,更为其他地区的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这一模式充分证明,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各方资源、运用现代科技,完全有可能破解“远水救不了近火”的困境,构建起更加高效、便捷的基层消防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