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陶瓷餐具安全选购: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有何区别?
一文读懂陶瓷餐具安全选购: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有何区别?
最近,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发布了一项关于陶瓷餐具的检测报告,结果显示在30款常见陶瓷餐具中,虽然大部分产品符合安全标准,但仍有部分产品在常温下会释放铅或镉等重金属。这一发现引发了人们对日常使用的陶瓷餐具安全性的关注。
在选购陶瓷餐具时,我们常常会被各种精美的图案和色彩所吸引,但这些美丽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健康隐患。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餐具表面的釉彩工艺。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陶瓷餐具主要分为三种:釉上彩、釉下彩和釉中彩。
三种釉彩工艺大不同
釉上彩:美观但需谨慎
釉上彩是最常见的装饰工艺,其特点是色彩鲜艳、图案多样。这种工艺将彩料直接绘制在瓷器表面,再覆盖一层透明釉烧制而成。由于烧制温度较低(750-850℃),釉上彩餐具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但这也导致了其表面的彩料容易磨损,尤其是在高温或酸性环境下,可能会析出铅、镉等重金属。
釉下彩:安全之选
釉下彩工艺则将彩料绘制在素坯上,再覆盖釉料进行高温烧制(1200-1400℃)。这种工艺使得彩料被完全封闭在釉层之下,不与食物直接接触,因此安全性较高。釉下彩餐具的色彩虽然不如釉上彩鲜艳,但更显温润如玉,且不易磨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
釉中彩:兼顾美观与安全
釉中彩是一种介于釉上彩和釉下彩之间的工艺,采用中温烧制(1050-1250℃)。这种工艺结合了两者的优点,既能呈现丰富的色彩,又具有较好的耐磨性。但需要注意的是,釉中彩对生产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成本也相对较高。
如何选购安全的陶瓷餐具?
观察外观:釉上彩餐具通常色彩鲜艳,图案清晰;釉下彩和釉中彩则色泽柔和,图案边缘过渡自然。可以通过对比光源下的折射效果来区分:有玻璃质感的多为釉中彩或釉下彩,反之则可能是釉上彩。
触摸质感:釉上彩餐具表面可能略显粗糙,有贴纸感;而釉中彩和釉下彩则内壁光滑,手感细腻。
简单刮擦测试:釉下彩的釉面较为坚硬,不易被刮掉;而劣质釉上彩可能轻轻一刮就会掉色。
选择正规品牌:优先选择知名品牌的陶瓷餐具,这些产品通常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符合GB 4806.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陶瓷产品》的要求。
关注适用场景:如果经常需要加热使用,建议选择釉下彩或釉中彩产品。对于儿童餐具,建议选用纯白色或釉下彩产品,以减少风险。
使用与保养建议
避免高温:釉上彩餐具不宜在微波炉中使用,也不适合盛放高温食物。
避免酸性食物:酸性食物会加速重金属的析出,因此建议使用釉下彩或纯白色餐具盛放酸性食物。
定期检查:如果发现餐具表面有磨损、掉色现象,应及时更换。
正确清洗:避免使用硬质刷子或强酸强碱的清洁剂,以免损伤釉面。
注意使用期限:即使是优质餐具,也建议每1-2年更换一次,特别是经常使用的餐具。
品牌推荐
根据香港消委会的检测结果,以下品牌表现优秀,值得参考:
- Daiso
- Francfranc
- Maxwell Williams
- 佳煌
- 醴陵瓷
其中,Daiso和Francfranc的多款产品在检测中表现优异,且价格亲民,是性价比不错的选择。
在追求美食的同时,选择安全的餐具同样重要。通过了解釉彩工艺的区别,掌握选购要点,我们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为家人的健康把好第一道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