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瓷归来”特展:180件珍品再现明清御瓷辉煌
“御瓷归来”特展:180件珍品再现明清御瓷辉煌
“御瓷归来”主题特展自2024年1月在江西省博物馆开幕以来,已成为单展观众过百万的“现象级”展览。这场展览不仅展示了180件御瓷珍品,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让观众得以一窥明清两代皇家御瓷的绝美风采。
稀世珍品,尽显皇家气派
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之一是“粉彩开光乾隆御制诗花卉纹蝠耳瓶”。这件瓷器完美体现了诗、书、画、印皆入瓷的艺术境界。瓶身上的画作由康雍名臣蒋廷锡所绘,诗文则出自乾隆御题,采用斗彩和粉彩相结合的装饰技法,工艺极为复杂。瓶身上还钤有“惟精惟一”“乾隆宸翰”印,彰显皇家气派。
另一件精品是“青花釉里红折枝石榴纹抱月瓶”。青花瓷和釉里红瓷都是明代景德镇发明的高温釉下彩瓷。青花瓷在明永乐时期使用进口的苏麻离青,会产生铁锈斑,而明宣德时期则逐渐试用国产青花料。釉里红瓷的烧制难度极高,需要精准控温,直到清康熙时期才呈色稳定,雍正时期达到纯熟。
文化交融的见证
展览中的御瓷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体现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例如,一件清代乾隆时期的僧帽壶,其器形仿照藏传佛教僧侣帽子制作,纹饰则是汉族传统的龙穿绣球花,完美融合了汉藏文化元素。此外,还有许多带有中西亚金属器形和纹饰的瓷器,以及带有阿拉伯文、波斯文、梵文的瓷器,这些都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严苛的御窑制度
展览中还展出了许多因瑕疵而无法面世的碎瓷片。这些碎瓷片讲述了御窑严格的挑选制度。例如,一件器物因将五爪龙画成了六爪而被废弃,任何细微的差错都不被接受。这些碎瓷片如今被收藏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的古陶瓷基因库中,成为研究中国陶瓷历史的重要资料。
展览信息
“御瓷归来”特展将持续至2025年5月28日,展览地点为江西省博物馆。作为江西省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战略合作的首个展览,此次特展不仅展示了精美的瓷器,更通过瓷器上的纹饰、诗文等元素,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多元文化的交融。
这场展览不仅是瓷器爱好者的盛宴,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度体验。趁着展览即将结束,不妨抓紧时间,亲自前往江西省博物馆,感受这场跨越时空的皇家御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