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来袭!职场人防冻疮秘籍
寒冬来袭!职场人防冻疮秘籍
随着寒冬的到来,冻疮成为许多职场人不得不面对的困扰。冻疮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带来瘙痒和疼痛,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那么,职场人应该如何有效预防冻疮呢?本文将从冻疮的发生机制、办公环境预防措施以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方面,为您提供全面实用的防冻疮指南。
冻疮的基本知识
冻疮是低温或低温和高湿环境下引起来的皮肤浅层损伤,医学上的说法是寒冷诱导的血管收缩或血管痉挛造成缺氧从而刺激炎症反应。冻疮有这样一些特点:
- 发病有迹可循。一般受到寒冷刺激(也就是暴露在寒冷环境后)后的 12 小时到 24 小时内开始出现。可以引起冻疮的临界温度是 10℃,因为有数据指出当环境温度低于 10℃ 且相对湿度高于 60%时,患冻疮的易感性就会增加。
- 主要发生在暴露部位或者容易受寒的部位。最常见的是脚趾和手指,但耳朵、脸蛋甚至鼻头也可以出现冻疮。另外,有的人大腿、屁股也会出现冻疮,尤其是穿紧身裤或者裤子穿得比较薄、比较少的人。
- 皮肤发红和肿胀,红的颜色偏暗红。严重点的话,会有水疱或者皮肤破溃。一般会有瘙痒或者烧灼感,偶尔会有胀痛、触痛或者自发的疼痛。
为什么长冻疮的人是我?相信很多长冻疮的人会心有不甘——为什么会是自己长冻疮,其他人都不遭这个罪?
要回答这个问题,那就要好好了解自身,梳理一下,看是不是有一些容易长冻疮的危险因素。相对确切的危险因素(也就是更容易长冻疮的因素)有:
1)女性:相比男性女性会更容易长冻疮。有数据显示,15~30 岁的女性患冻疮更常见。
2)瘦子:如果体质指数(BMI)偏低,那就更不耐冻,也就是更容易长冻疮。有数据显示,冻疮患者的BMI平均值是 20.5 kg/m2,普通人群的 BMI 平均值 22.4kg/m2。
3)生活在寒冷的环境:比如没有集中供暖的南方地区。如果湿度超过 60%,还会增加这种风险。
4)吸烟:这是因为吸烟可以(一定程度)使人的肢端血管变窄,相当于对末梢的血液循环造成负面影响。
5)穿着不当、穿得太少:这里特指在寒冷潮湿的天气时的穿着。另外,如果是穿紧身衣物、紧身鞋,由于保暖作用相对较差,也会更容易出现冻疮。
6)患有某些疾病:这包括雷诺综合征、红斑狼疮、外周动脉疾病等。好在,大多数冻疮没有这些疾病,如果有,一般也会有其他的表现,而不仅限于冻疮。
办公环境中的预防措施
对于职场人来说,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度过,因此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办公环境至关重要。
调整空调与暖气设置:冬季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2-24℃,既能让人感觉温暖,又避免过高温度造成空气干燥。定期清洁暖器设备,避免尘螨与细菌随热气散播。
减少冷风渗透:检查门窗边的密封性,若有缝隙,可贴上防风胶条。在办公室入口或高人流区域可设置透明塑料门帘,既能隔绝冷风,又不影响通行。
维持适宜湿度:选择安静型的加湿器,将湿度控制在40%-60%,这是人体最适宜的范围。提供热饮站,鼓励员工多喝水,帮助身体内外保温。
公共区域清洁与消毒:低温度环境下,办公室内的病毒与细菌更容易滋生,特别是在电梯按钮、茶水间、会议室等高频使用区域。定期用抗菌湿巾或酒精擦拭键盘、电话、鼠标等常接触的物品。
个人预防要点
除了改善办公环境,个人的预防措施同样重要。
合理着装:选择亲肤、宽松、保暖的衣裤鞋袜,外出时尤其注意耳鼻手足等部位的保暖。避免穿着过紧的衣物,影响血液循环。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E等营养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促进伤口愈合。同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
适度运动:坚持体育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耐受性。可以在工作间隙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良好习惯:避免吸烟,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受冷后不要快速复温,突然上升的温度会使冻疮恶化。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贫血患者等,需要特别注意保暖防护措施。糖尿病患者由于末梢神经病变,对温度变化的感知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冻疮。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应特别注意足部保暖,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不动。
通过上述措施,职场人可以有效预防冻疮的发生。如果已经出现冻疮,不要用生姜擦拭或用雪揉搓,也不要用很热的热水浸泡。正确的做法是使用维生素E软膏、冻疮膏等舒缓,必要时及时就医。
寒冬虽冷,但通过科学预防,我们完全可以远离冻疮的困扰,保持健康和高效的工作状态。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为自己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办公环境,迎接寒冷的挑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