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这些活动让你告别坏情绪!
世界精神卫生日:这些活动让你告别坏情绪!
2024年10月10日是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这一主题旨在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心理健康体系建设,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提升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压力和挑战,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可能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那么,我们该如何通过一些简单的活动来改善情绪呢?
研究表明,运动是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有效方式。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的锻炼指南建议,对于大多数健康成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者每周至少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活动。这些运动不仅包括跑步、举重等传统健身项目,还包括园艺、洗车、散步等日常身体活动。
运动之所以能改善情绪,主要是因为它能促进大脑释放内啡肽这种让人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同时,运动还能帮助我们暂时摆脱烦恼,打破消极思维的循环。此外,运动还能增强自信心,提供社交互动的机会,培养健康的应对机制。
然而,开始并坚持运动并不容易。专家建议,可以从自己喜欢的活动入手,设定合理的目标,不必一开始就追求高强度的运动。重要的是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比如选择走楼梯而不是坐电梯,将车停在离目的地稍远的地方,或者在空闲时和家人一起骑自行车。
除了运动,其他形式的活动也能帮助改善情绪。例如,艺术创作就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心理疗愈方式。北京安定医院在202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期间,协办了“心上的风景——艺术促进身心健康”主题艺术展。通过展出精神障碍患者创作的艺术作品,不仅展现了患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精神障碍背后的真实情感。
强生公司更是将“世界精神卫生日”拓展为“精神卫生月”,连续14年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覆盖超过6亿人次。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包括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沉浸式体验项目、艺术画展、情绪书单推荐等,旨在从多个角度提升公众对精神健康的认识。
这些案例充分说明,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改善情绪,不仅是个体层面的自我管理,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企业、医疗机构和公众都应该积极参与到精神卫生事业中来,共同营造一个更加理解、包容和支持的社会环境。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通过运动、艺术创作等各类活动,为自己和身边的人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精神世界。记住,关注心理健康,就是关注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