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殷墟博物馆:高科技让文物“活”起来!
打卡殷墟博物馆:高科技让文物“活”起来!
2024年2月,一座承载着3300年文明记忆的博物馆在洹水之畔惊艳亮相。作为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新馆不仅展出了近4000件珍贵文物,更通过前沿数字科技让这些文物“活”了起来。
新馆坐落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与殷墟宗庙宫殿区隔河相望。整个建筑造型酷似甲骨文的“洹”字,寓意洹水孕育了璀璨的商代文明。馆内展陈面积达2.2万平方米,分为三层,设有8个展厅,以“探索商文明”“伟大的商文明”“世界的商文明”三大主题,系统展示了商代晚期的辉煌历史。
科技赋能,让文物“说话”
在“子何人哉——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特展”展厅,16片珍贵甲骨首次亮相。这些甲骨运用了最新的甲骨高精三维模型、高清图像等技术,通过裸眼3D技术,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甲骨上的刻痕细节。配合高清投影大屏和互动小屏幕,每片甲骨的正反面图像都能尽收眼底,让观众得以全方位探索甲骨上的神秘文字。
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与安阳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合作,为新馆开发了多项数字互动项目。在甲骨文数字海报展区,通过高精度的三维甲骨模型和甲骨文信息可视化技术,用户可以在屏幕上清晰了解甲骨文的奥秘。展区还设有烛光释字功能,让观众体验古今文字的神秘与美妙。
互动体验,让文化“触手可及”
新馆不仅注重展示,更强调互动体验。在各个展厅,设置了多个互动体验区,让观众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商代文化知识。
在“拼图游戏”体验区,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将散落的青铜器碎片拼接成完整的器物,感受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而在“甲骨文闯关”环节,观众则可以挑战识别甲骨文,通过游戏了解甲骨文的演变过程。
镇馆之宝,展现商代辉煌
新馆展出的近4000件文物中,四分之三以上都是首次亮相。其中,亚长牛尊作为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吸引着众多观众的目光。这件牛形青铜容器不仅是殷墟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器,更是商代青铜工艺的巅峰之作。
1973年安阳小屯出土的刻辞卜骨也是不容错过的珍品。这块卜骨上刻有清晰的甲骨文,是研究商代历史和文字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
自开馆以来,殷墟博物馆新馆已接待超过130万名游客。为了让更多人有机会感受商文明的魅力,博物馆还开发了线上小程序“了不起的甲骨文”,让公众足不出户就能体验甲骨文的魅力。
殷墟博物馆新馆的建成开放,不仅是殷墟考古研究成果的全面梳理总结,更是新时代殷墟保护利用工作的新起点。通过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这座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标识的博物馆,正在以全新的方式讲述着3300年前的商代文明故事。
如果你对商代文明充满好奇,不妨亲自到殷墟博物馆新馆一探究竟。相信在科技的助力下,你会对这段辉煌的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