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的多重身份:从社会学视角看他们的社会政治资本
村支书的多重身份:从社会学视角看他们的社会政治资本
村支书作为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的核心人物,集多重身份于一身:既是村党支部书记,负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又是村庄发展的领路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同时还是村民利益的代言人,维护村庄和谐稳定。这种多重身份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政治资本,使其成为农村治理的关键力量。
村支书的社会政治资本
村支书的社会政治资本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政治资本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村支书是党的基层组织负责人,直接对接上级党委政府,负责传达和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这种政治身份赋予了他们较高的政治地位和权威,能够获得上级政策和资源的支持。同时,村支书还负责组织党员学习和活动,维护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巩固其政治资本。
经济资本
在经济发展方面,村支书往往扮演着村庄发展带头人的角色。他们通过成立合作社、引进项目、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例如,福建省宁德市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由村支书组织集体和群众以土地、资金等入股,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实现了村集体和群众的“双增收”。这种经济活动不仅提升了村庄的经济实力,也为村支书积累了可观的经济资本。
社会资本
村支书作为村民利益的代表,与村民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血缘、地缘关系,这为他们提供了强大的社会资本。在日常工作中,村支书需要处理各种村民事务,调解矛盾纠纷,维护村庄和谐。这种长期的互动和信任积累,使村支书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望和影响力。
村支书多重身份的积极作用
村支书的多重身份在农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治引领
村支书负责宣传和贯彻党的政策,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在农村得到有效落实。他们通过组织党员学习、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将党的声音传递到基层,增强村民的政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同时,村支书还承担着发展党员的任务,不断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经济发展
在经济发展方面,村支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引进技术和资金,发展特色产业。例如,宁德市的村支书们通过领办合作社,发展食用菌、白茶等特色产业,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也壮大了集体经济。此外,村支书还负责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改善基础设施,为村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社会治理
村支书在维护村庄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了解村民诉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秩序。同时,村支书还负责组织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推动村民自治。通过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村支书引导村民树立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然而,村支书的多重身份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权力集中带来的腐败风险
由于村支书集政治、经济、社会多重权力于一身,缺乏有效监督容易滋生腐败。据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现任或原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7.7万人,同比大幅增长。这些案件主要集中在“三资”管理、惠农补贴、征地拆迁等领域,暴露出村支书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三资”管理不规范
虽然我国已建立“村财乡管”的财务管理模式,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一些村干部未将全部资金上交乡镇代管,自行扣留部分钱款随意列支。即使交由乡镇代管,部分地区也存在“见票即付”的情况,缺乏对票据凭证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查。此外,财务信息公开不足,选择性公示现象普遍,导致村民难以有效监督。
身份冲突导致的治理难题
村支书的多重身份有时会产生冲突。作为党的基层干部,他们需要执行上级政策;作为村民代表,又要维护村民利益。在某些情况下,这两者可能存在矛盾。例如,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如何平衡国家发展需要和村民利益,考验着村支书的智慧和能力。
建议与展望
为了充分发挥村支书在农村治理中的作用,同时防范潜在风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完善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村支书选拔、培养和考核机制,确保其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审批程序和监督标准,提高财务透明度。
加强监督机制
构建多层次监督体系,包括上级监督、同级监督和群众监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财务公开和信息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提升综合素质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村支书的政治素养、经济管理和社会治理能力。鼓励年轻人才回乡任职,为农村治理注入新活力。
村支书作为农村基层治理的核心力量,其多重身份背后的社会政治资本既带来了机遇,也伴随着挑战。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加强监督、提升素质,才能充分发挥村支书的作用,推动农村治理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