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我是经典传诵人”:用诗词迎接新春,感受浓浓年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我是经典传诵人”:用诗词迎接新春,感受浓浓年味

引用
大河网
5
来源
1.
https://4g.dahe.cn/news/202402091713092
2.
https://i.ifeng.com/c/8g6Zp2ptWwU
3.
http://www.wenming.cn/wcnrsxdd/20241212/b8e77f8053fd4b6cae44495cdf5e7a48/c.html
4.
https://news.henu.edu.cn/info/1083/154907.htm
5.
https://www.fosun.com/content/details46_4586.html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这个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团圆、喜悦、期盼。2024年春节前后,“童心向党·我是经典传诵人”活动推出《“豫”见诗词里的年味》特别策划,让我们在古诗文中感受新春的气息。

在洛阳市涧西区东升第二小学,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写春联。“和顺一门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除夕前一天,该校学生李世昊临摹苏轼的行书,准备将这副春联贴在家门口。他兴奋地说:“在《元日》里学过‘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一句诗,就跟妈妈说今年我想自己写一副对联贴在家里。”

河南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郑慧霞表示,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记载和文学作品不难发现,过去的年俗虽然和现在有着部分不同的流行活动,但在本质上并没有大的差别,这是文化的凝聚力和穿透力。

春节自古是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念想”。从农耕时代的祭祀开始,春节就承载着中国人对团圆、喜悦、期盼的情感。唐代诗人卢照邻在《元日述怀》中写道:“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宋代词人赵长卿在《探春令·笙歌间错华筵启》中写道:“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在郑州金水区正弘小学,语文教师李炯给班里的同学们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任务——背会一首古诗给家里长辈拜年。她认为,这样做既能让孩子们有过年的仪式感,也能不断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了解其中的魅力。

王安石的《元日》是人们最熟悉的春节诗词之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首诗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爆竹声、春风、屠苏酒、新桃符等元素,勾勒出了一幅春节的热闹景象。家家户户更换新桃符,不仅是一种习俗,也象征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和希望。

郑慧霞也想用唐代卢仝的《人日立春》为网友们送上祝福,希望大家保持万象更新的状态,在新的春天认真谋划、耕耘,不负时光。“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

历经千年的诗词带着美好的祝福走向我们,收下这些“经典文案”,为亲朋好友送上你最真挚的祝福吧——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愿你龙行龘龘,前路总能一帆风顺。(《次北固山下》)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愿你前程朤朤,梦想总能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愿你诸事皆宜,心情总像似锦繁花。(《登科后》)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愿你百事从欢,追梦路常有亲朋相伴。(《别董大》)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愿你皆得所愿,总能踏歌而行、乘风而往。(《行路难》)

…… ……

岁岁年年,共欢同乐,春节永远是中国人心底最深处的文化胎记,永远是中国人安放文化乡愁的精神家园。一年一次的崭新与鲜亮,正是继续努力生活的力量和盼头。

这个春节,快来“我经典传诵人”用诗词送祝福,一起“豫”见诗词里的年味吧!

方式一:通过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进入“我是经典传诵人”小程序,按照页面提示,上传作品成功,即算完成报名;

方式二:通过抖音、新浪微博、今日头条发布短视频参与此活动,发布时,需加话题#我是经典传诵人#,@大河网 发布后,即算成功参与。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