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新疆伊犁:周小茵的唐菓子传奇
探秘新疆伊犁:周小茵的唐菓子传奇
在新疆伊犁,一位自学成才的唐菓子艺人周小茵,用她灵巧的双手,将这门源自唐代的糕点技艺演绎得淋漓尽致。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传奇,更是一段文化传承的佳话。
唐菓子:千年文化的瑰宝
唐菓子,始于唐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这种传统糕点以其精致小巧的外形和亮丽多彩的颜色著称,最早用于皇宫盛宴,是唐代茶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菓子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以白芸豆为原料,经过浸泡去皮、磨成豆沙、去除多余水分等20道工序制成。在制作过程中,艺人需要通过揉、捏、压、推、剪、叠等手法,以传统工具临摹花鸟风景,雕刻出小巧玲珑、入口绵密的菓子。
唐菓子不仅是美食,更是一种艺术。它将传统性、知识性、艺术性与现代的趣味性、实用性融为一体,成为五感的艺术。每一颗唐菓子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周小茵的唐菓子传奇
周小茵与唐菓子的结缘,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次茶会上,她被唐菓子的精美造型和独特口感所吸引,从此便开始了自学之路。她从网络上寻找资料,观看教学视频,甚至不惜重金购买相关书籍。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练习,她终于掌握了这门传统技艺。
周小茵的唐菓子不仅继承了传统的精髓,更融入了现代的创新。她根据现代人的口味,调整了糖分比例,使菓子更加健康。同时,她还大胆尝试将新疆当地的特色食材融入唐菓子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西域系列”。
文化融合: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新疆自古就是多元文化荟萃之地,唐菓子在这里找到了新的发展土壤。周小茵将唐菓子与新疆特色食材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西域系列”。她用玫瑰花酱代替传统的豆沙馅,用巴旦木片装饰菓子表面,甚至尝试将新疆特产的薰衣草融入其中,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风味。
这种创新不仅让唐菓子更符合现代人口味,也让这门传统技艺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周小茵的唐菓子很快在当地走红,成为茶席上不可或缺的点心。
传承与展望
周小茵有一个心愿,就是让唐菓子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她不仅自己制作,还开设了培训班,免费教授这门技艺。她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并喜爱这项传统美食艺术,让这门技艺得以传承下去。
在新疆伊犁,周小茵用她的匠心精神,让唐菓子这门千年技艺焕发出新的光彩。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传奇,更是一段文化传承的佳话。正如她所说:“唐菓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这项传统美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