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的发展历程介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的发展历程介绍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5896020755160166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从神农氏尝百草到现代中西医结合,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本文将带你穿越千年,回顾中医发展的辉煌历程。

中医发源于中国黄河流域,很早就建立了学术体系。中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代都有不同的创造,涌现了许多名医,出现了许多重要学派和名著。


扁鹊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们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活动的真实写照。

早在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2世纪末-前256年),中国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西周的的《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内经》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等学说,为中药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


诗经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药学资料而成书的。本书载药365种,至今尚为临床所习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

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和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方法。秦汉时期,形成了《黄帝内经》这样具有系统理论的著作。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性著作。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专门论述了多种杂病的辨证诊断、治疗原则,为后世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汉代外科学已具有较高水平。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华佗已开始使用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


华佗

从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到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脉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晋代名医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归纳了24种脉象。该书不仅对中国医学有很大影响,而且还传到国外。这一时期医学各科的专科化已趋成熟。针灸专著有《针灸甲乙经》;《抱朴子》和《肘后方》是炼丹的代表著作;制药方面有《雷公炮炙论》;外科有《刘涓子鬼遗方》;《诸病源候论》是病因专著,《颅囟经》是儿科专著;《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眼科专著有《银海精微》等等。另外,唐代还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大型方书。

唐代(公元618-907年)经济繁荣,促进了中药学的发展。唐政府率先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药典性本草—《唐本草》的编修工作。全书载药850种,还增加了药物图谱,进一步完善了中药学的规模格局。

在宋代(公元960-1279年)医学教育中,针灸教学有了重大改革。王唯一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来,他又设计制造等身大针灸铜人两具,教学时供学生实习操作。这一创举,对后世针灸的发展影响很大。


针灸铜人

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有一批医学家提出把伤寒、问冰河瘟疫等病区分开。到了清代,文兵学说达到成熟阶段,出现了《温热论》等专著。医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完成了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载药1892种,成为中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集成之作。


李时珍

清朝末期,洋务运动引起了传统中医界的重视。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当时医学界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态度和主张;一些人对传统中医一概加以鄙视,认为不科学,极力主张取缔;一些人拒绝接受新事物。认为西方医学全部不适合中国人;有一些受过西方思想的人,认识到中西医各有所长,迫切探索发展中国医学之路,试图把西医学术加以汇通。当然根据当时历时背景和医家们本身条件限制,其汇通中西医的活动,未能取得明显的成就。

中医药学在中国历史悠久,自1982年国家《宪法》写入“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之后,1991年我国又将“中西医并重”作为新时期卫生工作总方针之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一次明确指出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在法律上和政策角度赋予中医合法的地位,神圣不可侵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