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得了脐疝怎么办?
宝宝得了脐疝怎么办?
脐疝是婴儿常见的一种腹壁疝,主要发生在2岁以内的孩子。虽然大多数病例可以在2岁以内自愈,但正确的护理和及时的医疗干预对于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脐疝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要点。
什么是脐疝?
脐疝,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孩子肚脐处的一种腹壁疝,由肠管/大网膜等结构从脐孔脱出而形成,是一种先天性脐发育缺欠性疾病。小儿脐疝一般发生于2岁内的孩子,随年龄的增长程度逐渐减轻,大多数病例可在2岁以内自愈,少数不能自愈者需手术治疗。
为什么会发生脐疝?
(1)孩子先天肚脐发育不良,肚脐周围的肌肉或筋膜缺损,这是比较常见的原因。
(2)孩子出生后肚脐有一个慢慢愈合的过程,如果护理不当导致感染,也会造成脐疝的发生。
(3)有一些孩子肚脐开始是正常的,但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肚脐相对薄弱,孩子又经常哭闹,或有便秘、咳嗽的问题,使腹压增加,导致肠管通过薄弱区膨出而形成脐疝。
孩子得了脐疝会有什么表现?
最常见的表现是肚脐处有肿物凸出,呈半球状,在孩子用力、咳嗽或者哭闹时,肚脐处的肿物会增大,且脐部皮肤及瘢痕处紧张呈微青色,在孩子安静或平卧睡眠的时候,这个肿物会回缩或者消失。用手指戳的话,可以触及扩大而坚硬的脐环,还纳疝内容物时可以听到气过水声。
除上述脐部肿物外,一般无特殊不适,疝内容物与疝囊粘连时可以引起局部疼痛,有时可发生腹胀、呕吐,但较少嵌顿。
得了脐疝该怎样治疗?
脐疝一般是不用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治疗的,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肚脐周围的肌肉会自行发育,一般在2岁以内脐疝就可以自愈,不主张局部以硬币、纽扣或木片等硬物压迫,以防局部破溃造成感染。但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则需要及时就医:
(1)如果疝环大于2cm,超过2岁仍未自愈,则可能需要手术处理。
(2)如果脐疝出现了嵌顿或绞窄,就是凸出来的肿物按压也回不去,局部皮肤颜色变得暗红,一碰孩子就疼,则需要紧急就医并进行手术治疗。
孩子得了脐疝家长日常应如何护理?
(1)要尽量让孩子情绪稳定,避免经常大哭大闹。
(2)尽量避免让孩子感冒,如果孩子有慢性咳嗽要及时治疗。
(3)平时要让孩子多休息,当躺卧或者坐下时可以轻推肿物和腹部,避免挤压。
(4)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不要让孩子参与需要快跑、久站、久蹲等的活动。
(5)注意调整孩子的饮食,避免发生腹胀或者便秘,大便通畅后也会减少脐疝的发生。
(6)如果孩子脐部突出严重,家长可用手轻揉突出部位,尽量揉下去,但如果局部皮肤颜色变得暗红,一碰孩子就疼,则需要紧急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