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唐诗中最乌龙的悼亡诗,来自“糊涂”的李白,诗写了人竟没去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唐诗中最乌龙的悼亡诗,来自“糊涂”的李白,诗写了人竟没去世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TEE13LI0553K0LT.html

在唐朝这个诗歌的盛世,诗歌无疑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无论士人百姓,皆爱写诗读诗,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深意和情感。

例如自己的亲人或朋友不幸的去世,人们通常会写诗来表达自己追悼、哀思之情。悼亡诗因此也成为古典诗歌中常见的题材,名篇佳作更是不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元稹悼念自己亡妻时所写下的。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这是白居易悼念自己好友元稹时所作。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则是唐宣宗李忱悼念白居易的作品

作为唐代最靓仔之一、粉丝好友遍及各地的诗仙李白,他的一生经历过无数次相识和告别,写下的悼亡诗也非常多。

而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李白笔下一首最“乌龙”的悼亡诗,只因他满怀悲伤写下这首诗后,才发现自己的朋友竟然还活着,当真是一段“趣谈”。

这便是李白悼亡诗中的杰作——《哭晁卿衡》。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这个乌龙事件,要先从李白的好友晁衡说起。


晁衡,字巨卿,他的另一个名字应该更为知名,那便是阿倍仲麻吕。

纳尼,这不是岛国名字吗?李白的朋友竟然是个岛国友人?

不要吃惊,事实确实如此,晁衡就是岛国人,在那个万国来朝的大唐盛世,世人都崇汉尚唐,李白有外国友人也不足为奇。

何况晁衡此人并不简单,他是当时正式的官派留学生,岛国的遣唐使。

白江口大战后,岛国举国之兵竟然被唐朝大军三下五除二轻松解决之后,岛国畏威不畏德,便决定认大唐为爸爸,开始派人飘洋过海来大唐学习。于是就有一批批“遣唐使”到了中原。

即便以当时的条件远渡重洋生死难测、非常危险,但还是很多人挤破脑袋都想成为遣唐使。所以必须是国内才智出众、出身高贵的精英,还得经过层层选拔,方能担此遣唐使的重任。

晁衡,这位出身于岛国贵族家庭的少年俊才,因其自幼性聪敏,好读书,还读的中文书,才荣幸地成为了日本第八批“遣唐使”的一员,踏上了前往唐朝的旅程。


那年是公元717年,是唐朝开元五年,正是开元盛世的巅峰时期。

晁衡到了唐朝后才知天地如此广阔,汉文化如此博大精深,相比较岛国便是鸟不拉屎的山旮旯。为了更好的留在中原,他如同海绵一般,贪婪地吸收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后来他不仅学业有成,更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唐朝的官员,历任左拾遗、左补缺、秘书监等职,成功的打入了当上的文人圈,认识了李白、王维、储光羲等著名诗人。

公元752年,57岁的晁衡离开故乡已有36载。在一次次目睹“遣唐使”回国,他心中也涌起了强烈的思乡之情。于是,他向唐玄宗请求归国。

唐玄宗深感晁衡离家多年,想家也是人之常情,于是痛快的答应了,并且任命他为唐朝回聘日本的使节,让他得以衣锦还乡。


晁衡将要回岛国的消息传出后,在长安的朋友们纷纷前来与之告别,王维等诗友们更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赠别诗。

晁衡也写下了一首《衔命还国作》。“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这次聚会李白却因故未能参加送行,没能留下作品。

后来晁衡回国船队在海中遭遇大风暴,晁衡乘坐的船只也失去了消息,人们都在谣传,说晁衡已沉于海中。李白悲痛欲绝,以为老友已遭不测,含泪写下了这首悼亡诗来缅怀他。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我的日本好友晁衡离开京城长安,乘坐帆船远去东方回蓬莱群岛了啦。

前两句写出了晁衡离开长安回国的情景。一个“绕”字,回国之旅的艰难和波折可见一斑。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可惜他最终没有回到故乡,就如同明月沉入茫茫大海,我的心就如同天上的白云笼罩着青山那般哀愁。

“苍梧”,传说舜就死在苍梧之地,娥皇和女英对此很伤心,哭的眼泪都干了。

这一句把悲剧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厚,抒发了李白对好友遇难的悲痛和绵延不绝的无限哀思,从而使得整首诗极具艺术感染力,令人动容。

只是晁衡的船队虽然遭遇了海难,但他却幸运的漂流到了安南,后又沿陆路返回了唐朝,李白等人闻之不胜之喜。

这首《哭晁卿衡》也成了美丽的乌龙诗了。


晁衡虽然仍旧思念故土,却再不愿冒着葬身海波的风险去远涉重洋,加上安史之乱的爆发,所以他再未回到自己的故乡。

大历五年晁衡在长安安然离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