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者”到“大管家”:城管角色转变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从“管理者”到“大管家”:城管角色转变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2025年1月,佛山市正式发布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其中“一网统管”体系的建设尤为引人注目。这个体系通过整合113个部门的549个系统,汇聚418亿条数据,构建起一个横跨市、区、镇街、村居、网格五级的数字化治理网络。在这一系统中,无人机巡查、物联网传感器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不仅实现了对5000多个在建工程项目的实时监控,还为200多万家企业和场所赋码管理,打造出一个智慧化的城市运行管理平台。
在湖北潜江,一种全新的“城市管家”模式正在悄然改变着城市管理的面貌。潜江市城管局将管理范围细分为主城区和延伸列管区域,通过卫星遥感和实地勘测,精准掌握了1194.5万平方米的环卫服务面积、356.53万平方米的园林绿化面积,以及23264盏路灯等城市基础设施的详细数据。在此基础上,他们创新性地成立了城市运营集团,将环卫、园林、市政等原本分散的管理职能整合到一个平台,实现了“一家统管、一键通办”的一体化服务模式。
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管理效率的提升上,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服务改善。例如,当环卫工人发现行道树存在安全隐患时,城运集团能够迅速协调多方力量,在短短2小时内就完成问题处理,这在过去可能需要一两天时间。同时,潜江城管还制定了192页的《城市运行作业标准及考核细则》,通过精细化管理确保服务质量。
从佛山到潜江,从数字化管理到“城市管家”,这些创新实践背后,折射出的是城管角色的深刻转变。当前,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内蒙古赤峰市虽然撤销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但其职能被整合到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中心;甘肃张掖市则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更名为城市管理局,淡化了“执法”色彩,转而强调“管理”与“服务”。
这种转变并非偶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管理者们逐渐意识到,单纯依靠执法难以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各地开始倡导“柔性执法”或“服务型执法”,通过人性化管理来提升城市治理效果。例如,潜江市推行的“全民洁城”活动,每月组织约1万名市民参与城市清洁,将城市管理从政府主导转变为全民参与,构建起“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格局。
当然,这一转变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何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控制成本?如何平衡执法力度与服务温度?这些都是城市管理者需要面对的问题。但总体而言,这种从“管理者”到“大管家”的角色转变,正在为我们的城市生活带来积极的变化。它不仅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更让城市变得更加宜居、更加美好。
可以预见,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未来的城管将不再是简单的执法者,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大管家”。他们将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效率,通过精细化服务改善城市环境,最终实现城市治理的现代化。这种转变,必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