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象山红色研学游,感受历史魅力
探访象山红色研学游,感受历史魅力
象山,这座位于东海之滨的美丽城市,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海洋资源闻名,更是一座承载着厚重革命历史的红色之城。近年来,象山县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创新推出红色研学游,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历史,在体验中传承精神。
红色记忆,历史见证
象山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丹西街道象鼻山南麓,始建于1957年,是为纪念在1956年“八一台灾”抗台中牺牲的50位烈士而建。纪念馆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坐北朝南,是一座园林式建筑。馆内正中矗立着7米高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碑上镌刻着郭沫若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烈士事迹陈列大厅以时间为序,陈列着大革命以来166位烈士的遗像,以及他们生前的衣物、器具、文稿等珍贵文物。这里不仅是宁波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象山人民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
殷夫故居位于大徐镇大徐村,是无产阶级革命诗人、翻译家、“左联五烈士”之一殷夫的少年时期居住地。这座始建于1876年的木结构三合院,占地面积477平方米,现辟为殷夫烈士革命史迹陈列室和纪念碑廊。故居前的烈士纪念广场,每年都会迎来大批前来瞻仰的游客。殷夫故居不仅是浙江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也是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和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陈汉章故居位于东陈乡东陈村,由晚清时期的学圃堂和民国时期的缀学堂组成,占地约3500平方米。学圃堂现作为陈汉章先生纪念馆,展陈陈汉章生平事迹、《陈汉章全集》及名人手迹。缀学堂则是陈汉章亲自设计并用其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的薪俸建造的。这座保存完好的故居,不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成为了象山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
日本侵略军在象山罪行陈列馆位于茅洋乡茅洋村,由陈列馆和“万人坑”遗址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5333平方米。陈列馆建在当年驻象山茅洋“日军警备大队部”遗址上,馆内用200余张照片,分6个部分,全面展现了象山抗日斗争的真实历史画卷,揭露了日本侵略军的残暴罪行。馆旁设立的8米高“十”字形方柱,记录着日本侵略军侵占象山的时间,时刻提醒着后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东海半边山党建教育基地位于石浦镇昌国,2018年创建。基地由东海学堂、“重走长征路”登山步道、长征会师馆、长征露营地、长征大锅灶、长征路红军馆等项目组成,空间布局上分为“一心一环十一大节点”。其中,“一心”即东海学堂红色国学教育中心,“一环”即2.5公里长征主题登山步道,“十一大节点”则是在登山步道上重点打造的瑞金出发、血战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大会师等教育体验节点。这里不仅是宁波市第二轮党员教育示范基地,更是开展红色拓展活动的重要阵地。
象山影视城红色宣义实训基地成立于2019年3月,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分为展示厅、功能活动室、旅游服务中心三部分,是集党群展示、产业展示、教育培训、志愿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展厅。近年来,基地开展以“客栈说事”“剧组说事”“象漂说事”等多种形式的“说事”活动,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时,打造“红娘子”“象漂”“星光红马甲”等10支服务团队,推出“影视象新力”“星光筑梦”等“党建+”品牌,形成大党建、大服务、大作为的工作格局。
南田悬岙张苍水纪念馆位于高塘乡花岙岛高涂岙,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为三合院式民居建筑。正屋明间置张苍水纪念像,两厢为张苍水事略展览。附近的花岙兵营遗址保存完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45年,26岁的张苍水毅然投笔从戎,加入浙东抗清义军,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抗清生涯。张苍水从1646年登上南田,到1664年被执于南田,在象山南田的近19年抗清事迹,是他一生中最辉煌最悲壮的一段历史。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象山县在张苍水被执之地花岙岛上建成纪念馆,馆内收藏着有关张苍水的各类珍贵史料。
创新传承,红色文化焕发新生
象山影视城推出的沉浸式换装红色穿越之旅,是象山县创新传承红色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动力手环、全息投影、VR、人工智能等技术,灵活设置NPC互动、智能导览、视频打卡等环节,创新打造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户外拓展等互动场景,让游客从“观光式”旅游向“体验式”旅游转变,身临其境感受历史事件发生,在沉浸式体验中获得内心震撼,实现红色文化的活态化传承。
象山水务集团则通过每日班组十分钟“红色课堂”,利用早会宣讲红色故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催化“讲奉献、敢担当”精神,强化政治引领,提升干部职工素养。象山旅游集团则结合革命遗址、文献资料、历史图片等红色资源,组建老党员、党史专家、专职讲解员组成的“红旅宣讲团”,沿着红色研学路线宣讲红色故事,寓教于游、以游促教,搭建起永不褪色的红色课堂。
研学活动,寓教于乐
象山县的红色研学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们可以参观革命遗址,聆听红色故事,感受历史的厚重;可以参与沉浸式体验项目,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亲身体验历史事件;还可以参加户外拓展活动,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培养团队精神。这些活动不仅让青少年在游玩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更让他们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激发爱国热情。
红色文化与地方发展
象山县将红色文化与地方发展紧密结合,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与经济的发展双赢。象山影视城的红色研学项目,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还带动了周边村镇的民宿产业,解决了上万个就业岗位。象山交通集团的“善行小红书”党建品牌,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文明实践等活动,提升了公交服务质量,让红色善行蔚然成风。这些实践证明,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推动地方发展的重要力量。
象山的红色研学游,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在这里,历史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鲜活的故事;精神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行动。通过红色研学,我们不仅能了解过去,更能启迪未来,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