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行伤筋?教你科学走路不伤身!
久行伤筋?教你科学走路不伤身!
“久行伤筋”这一中医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其中提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这句话强调了过度劳累对身体的伤害,其中“久行伤筋”指的是长时间行走会损伤肝主的筋脉,导致腿部酸痛、乏力,甚至影响肝脏功能。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长时间行走确实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伤害,特别是对膝关节的影响。不正确的走路姿势或过度使用膝盖都会导致膝盖损伤。例如,跑步姿势不当或负荷过大最容易损伤膝关节,不正确的跑步方法超出了膝关节的负荷,就会容易造成“跑步膝”,这是一种慢性过度劳损。
那么,如何科学走路才能避免伤筋呢?正确的走路姿势应该是:头部自然竖直,目光平视前方;肩部放松,双臂自然摆动;身体微微前倾,重心放在前脚掌;双脚交替迈出,脚尖向前,避免外八字或内八字。对于拇外翻患者来说,调整走路姿势尤为重要。首先,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以减少对脚部的压力。其次,在行走过程中,要尽量保持脚部的平衡,避免过度依赖某一侧。最后,在选择鞋子时,要注意鞋子的舒适度和支撑性,避免穿着过紧或过松的鞋子。
除了正确的走路姿势,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鞋子:鞋子应该有弹性、鞋底儿稍厚,后跟宽大略厚的运动鞋对关节最好。不管是走路还是其他运动,都要选一双合适的鞋子。
运动前做好热身:慢跑前热身5~10分钟,纯跑步时长每天30~60分钟,不用太在意距离。速度保持“呼吸、心跳稍加快但能正常交谈”。
控制体重:因超重导致膝关节炎的患者,在患病人群中占了很大比例。减轻体重,就能极大减少对负重关节的负担,降低磨损。
做一些针对性的腿部肌肉锻炼:例如,腿弯曲到90度,基本上是小腿和大腿呈垂直的状态,这时可以缓慢地把腿从90度的屈膝,一直伸到平直,停顿5~10秒钟,要感觉到大腿前面的肌肉,特别是大腿内侧的肌肉在发力、在紧绷,之后再慢慢地把它放松到屈膝的位置上,这是一次。我们可以在这样的一个循环下重复20~30次,这个算一组,每天可以做2~3组。
注意关节保暖:避免膝盖受凉、受潮,必要时戴上护膝。
避免持续对关节施力:尽量减少下蹲,如果工作需要必须经常下蹲,最好改为低坐位,例如坐个小板凳。长时间坐着和站着,也要经常变换姿势,防止膝关节固定在一种姿势而劳损。
特别是对于一些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体重超重的人和有膝关节损伤的人,要特别注意运动方式和强度。例如,上山(楼梯)时,姿势错误很容易伤膝盖,膝盖会承受自身体重约3倍的重量。而下山(楼梯)时,膝盖除了体重还要承受着地的冲击力,更会增加膝盖磨损。所以,不建议日常爬山、爬楼作为日常锻炼。
总之,“久行伤筋”提醒我们注意劳逸结合,通过合理作息和科学锻炼保护身体健康。无论是上班族还是运动爱好者,这些方法都能让你轻松应对每天的步行需求,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