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故宫里的春联:从皇家仪式到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故宫里的春联:从皇家仪式到文化传承

引用
中国科技网
12
来源
1.
https://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4-02/09/content_567039.htm?div=0
2.
http://m.sohu.com/a/757721371_121124707/?pvid=000115_3w_a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247137
4.
https://www.sohu.com/a/773649383_121124806
5.
http://minzu.china.com.cn/2024-02/15/content_42697604.htm
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762717919649035
7.
http://m.sohu.com/a/767928341_121124385/?pvid=000115_3w_a
8.
https://m.sohu.com/a/757617684_121119374/?pvid=000115_3w_a
9.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27A08BYC00
10.
http://www.dpm.org.cn/research_talk/239006
11.
https://m.toutiao.com/i6924681856759726604/
12.
http://m.sheratonchongqinghotel.cn/news-1.html

每年春节前夕,当第一副春联被贴上故宫的朱红大门时,这座古老的宫殿便开始换上节日的新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联不仅为故宫增添了喜庆的氛围,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我们一起走进故宫,探寻那些悬挂在宫门上的春联背后的故事。

01

春联的前世今生

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朝的桃符。古人认为桃木具有辟邪的作用,因此在门上悬挂桃木制成的神符成为一种习俗。据记载,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在北宋乾德二年(964年)除夕,命学士幸寅逊在寝宫门上的桃符撰词。幸寅逊作词后,孟昶对其所作内容并不满意,于是亲自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被视为中国最早的春联之一。

明清时期,随着紫禁城的建立,春联逐渐从民间走进宫廷,成为皇家过年的重要仪式。根据清代宫廷档案记载,每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各宫殿会悬挂春联和门神。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三,由营造司太监将其取下收库,以备来年再用。这种制度化的安排,体现了皇家对春联的重视。

02

故宫春联的独特魅力

与民间春联相比,故宫的春联有着独特的皇家气派。早期的故宫春联多用白绢为底,这与满族崇尚白色的传统有关。满族先民生活在白雪皑皑的东北地区,将白色视为驱魔洁世的吉祥之色。而到了清朝后期,随着满汉文化的融合,红底春联也逐渐多了起来。

故宫春联的制作过程十分讲究。工部的样式房会根据建筑物的等级与规模,设计春联的图样与尺寸。制造库负责提供物料与耗材,而内务府造办处则负责加工制作。春联的书写者多为善书的翰林学士,其中不乏著名书法家如张照等。这些春联不仅要符合平仄规则,内容上也多为歌功颂德、国泰民安等吉祥语句。

03

从传统到现代:故宫春联的传承与创新

进入现代社会,故宫春联的传统仍在延续,但其形式和意义也在不断创新。2019年春节期间,故宫博物院举办“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复原的天灯、万寿灯和宫灯。

这些复原品依据故宫档案藏品研究成果制作,其中万寿灯高10.9米,天灯高达13.9米。它们不仅重现了清代宫廷过年的盛况,更通过公益拍卖的方式,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筹集善款。这一创举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更体现了故宫博物院作为文化传承者的社会责任。

故宫春联,这看似简单的红纸黑字,实则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和审美情趣。它不仅是春节的装饰,更是一份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在新时代,这份传统正以新的方式延续,焕发出勃勃生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