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倒计时!北京人的年夜饭必备:芥末墩儿&炖鱼
春节倒计时!北京人的年夜饭必备:芥末墩儿&炖鱼
距离2026年春节还有349天,但年味儿已经开始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弥漫开来。对于北京人来说,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是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重要仪式。而在众多美味佳肴中,芥末墩儿和炖鱼是必不可少的两道经典菜品。
芥末墩儿:开胃解腻的年夜饭开篇
芥末墩儿是老北京人餐桌上常见的凉菜,尤其在年夜饭中更是不可或缺。这道菜不仅口感爽脆、开胃解腻,更寓意着“开年大吉”。
制作方法:
准备材料:主要需要芥末粉、娃娃菜(或白菜)、白糖、白醋、盐等。
制作芥末酱:将超市买来的芥末粉放入密封盒中,加入一勺白糖促进发酵。然后分次倒入七八十度的热水,搅拌成糊状。注意水不要放太多,搅拌均匀后封好盖子,放在温热的地方发酵三小时以上。
处理蔬菜:娃娃菜洗净后掰开叶子,开水里加一勺盐,将白菜叶烫一分钟左右捞出,放入盆中。
调味腌制:趁热将发好的芥末酱与白糖、白醋、盐、味极鲜等调料混合,均匀涂抹在白菜叶上。然后将白菜叶子卷起来摆好,将剩余的汁液也倒进去,密封好放入冰箱保鲜,腌制一小时左右即可食用。
文化寓意:
芥末墩儿在北京年夜饭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一道开胃菜,更寓意着“开年大吉”,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同时,其独特的辛辣味道还能刺激食欲,为接下来的丰盛佳肴做好准备。
炖鱼:年年有余的吉祥象征
炖鱼是北京年夜饭中最具代表性的菜品之一,寓意“年年有余”,寄托了人们对富足生活的向往。
传统做法:
虽然现代人多采用铁锅炖鱼或八宝饭等创新做法,但传统的北京炖鱼更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一般选用鲜活的鲤鱼或草鱼,经过简单的处理后,用葱、姜、蒜等调料炖煮。炖鱼的关键在于火候的掌握,需要先用大火烧开,再转小火慢炖,让鱼肉充分吸收汤汁的鲜美。
文化寓意:
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在年夜饭中,炖鱼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整条鱼的摆放也有讲究,必须有头有尾,寓意着“有始有终”“年年有余”。
北京年夜饭的其他习俗
除了芥末墩儿和炖鱼,北京的年夜饭还有许多其他讲究。比如,餐桌上一定要有四喜丸子,象征团圆;要有年糕,寓意“年年高”;还要有更岁饺子,在子时煮食,象征“更岁交子”。
此外,年夜饭的准备和食用过程也充满了仪式感。比如,全家人要一起参与准备,体现家庭团结;吃饭前要放鞭炮,驱赶邪气;座次安排讲究尊卑有序,体现孝道文化;餐桌上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要多说吉祥话,营造欢乐祥和的氛围。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传统习俗可能已经简化或改变,但年夜饭所承载的团圆、和谐、幸福的美好寓意始终不变。无论是芥末墩儿的辛辣,还是炖鱼的鲜美,都是北京人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