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警惕!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致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警惕!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致聋

引用
南方网
8
来源
1.
https://news.southcn.com/node_3c275643d0/ed06c3dd74.shtml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531587
3.
https://m.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f081819454a8
4.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dosing-and-administration-of-parenteral-aminoglycosides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A%86%E5%A4%A7%E9%9C%89%E7%B4%A0
6.
https://www.hnxd.org/show-2100.html
7.
https://www.360zhyx.com/home-research-index-rid-80221.shtml
8.
https://www.btch.edu.cn/ksdh/zkb/ebyhtjwk/jkjy_ebhk/d49027cbd94846c1920c10e31d888ca4.htm

在2005年春晚舞台上,21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全国观众。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其中18位演员是因为在幼儿时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而致聋。这个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了这类药物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因其广谱抗菌作用,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然而,这类药物具有显著的耳毒性,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听力损失,甚至致聋。据统计,我国6000万残疾人口中,有2100万为听力残疾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药物中毒性耳聋。

耳毒性机制与高危人群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主要通过损害内耳毛细胞来实现。内耳毛细胞是听觉传导的关键结构,一旦受损,会导致听力下降。这类药物的毒性作用与用药剂量、疗程长短以及个体差异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人群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特别敏感:

  • 儿童:由于其内耳发育尚未完全,对药物毒性更为敏感。
  •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内耳结构逐渐退化,更容易受到药物损害。
  • 肾功能不全患者: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
  • 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人群:如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这类人群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异常敏感,即使小剂量也可能导致耳聋。

症状与危害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导致的听力损失通常表现为:

  • 耳鸣:持续性的响声或嗡嗡声,是早期预警信号。
  • 眩晕与平衡问题:部分患者会出现头晕、恶心及视力模糊等症状。
  • 听力下降:从轻微到严重不等,可能影响日常交流。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听力损失往往是不可逆的。一旦内耳毛细胞受损,目前尚无有效方法使其再生。

预防措施

鉴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严重副作用,采取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1. 严格遵医嘱用药:不随意增减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利弊。

  2. 定期监测听力:在使用这类药物期间,应定期进行听力测试,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基因检测:对于有家族史或高危人群,建议进行耳聋基因检测。携带线粒体12SrRNA A1555G 突变、C1494T突变等人群要切记终生禁用氨基糖苷类药物。

  4. 避免多重用药:同时使用多种耳毒性药物会增加听力损害风险,确保医生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

  5. 提高风险意识:对于无家族史的夫妇,也应重视婚前孕前耳聋基因检测,以及新生儿听力和基因联合筛查。

结语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通过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医疗监管,以及推广基因筛查技术,我们可以有效预防药物性耳聋的发生。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务必谨慎,遵循医嘱,定期监测,以保护我们的听力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