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生物多样性的守护者与绿色发展的先行者
普洱市:生物多样性的守护者与绿色发展的先行者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绿洲,被誉为“世界的天堂、天堂的世界”。这里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亚洲象、西黑冠长臂猿等珍稀物种的重要栖息地。近年来,普洱市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创新机制:GDP与GEP双核算
2016年以来,普洱市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行GDP与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双核算机制。这一创新机制将生态价值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引领广大干部职工把生态思维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中。
目前,普洱市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GEP核算体系,涵盖森林、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2022年,普洱市GEP总量达到7253.69亿元,是当年GDP的近3倍。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普洱市生态系统的巨大价值。
保护成效:珍稀物种的安居之所
普洱市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达20.1%,建立了多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这些保护措施为珍稀物种提供了安全的栖息环境。
以亚洲象为例,普洱市是野生亚洲象在中国的主要栖息地之一。通过建立亚洲象监测预警系统和食物源基地,普洱市有效缓解了人象冲突,为亚洲象种群的恢复创造了条件。目前,普洱市境内有180余头亚洲象活动,占中国野生亚洲象总数的近80%。
绿色转型: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普洱市充分利用自身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有机茶、咖啡等绿色产业。目前,全市有机认证基地面积达70万亩,获得中国有机茶认证企业332户,认证证书434张,均居全国第一。咖啡种植面积67.9万亩,年产量5.8万吨。
在品牌建设方面,普洱市建立了全省首个场景式普洱茶品质区块链追溯平台,打造出景迈山、低氟普洱茶等一批知名品牌。普洱咖啡获得“最受消费者喜爱”和“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名录。
机制创新:破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难题
普洱市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努力破解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的问题。通过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价值评价机制、经营开发机制等六大机制,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碳汇开发方面,普洱市依托宁洱县国家林业碳汇试点,积极开展碳汇造林、森林抚育等森林增汇工程,探索林权资产折资量化“林票”机制。同时,启动碳账户平台建设,为推进碳汇交易、碳排放权管理奠定基础。
未来展望: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
2022年4月,普洱市被确定为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市。同年,宁洱县、景东县、澜沧县景迈山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目前,普洱市正在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和生态产品总值(GEP)综合考评体系的标准化工作。该体系已在北京通过专家技术审查,年内将正式发布,成为普洱地方标准。这将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探索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普洱市的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关系。通过创新机制和模式,完全可以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这一经验对于其他地区,尤其是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