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后,你的钱包因免密支付而“瘦身”了吗?
双十一后,你的钱包因免密支付而“瘦身”了吗?
双十一期间,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再创新高。根据易观分析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93.56万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0.96%。在这一庞大的交易规模中,免密支付作为便捷支付方式的代表,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这种看似便捷的功能却可能暗藏风险,甚至让你的钱包在不知不觉中“瘦身”。
免密支付:便利与风险并存
免密支付的初衷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减少支付过程中的繁琐操作。然而,这种便捷性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
资金安全风险
如果手机丢失或被盗,他人拿到手机后无需密码即可进行支付操作,可能导致账户资金被盗刷,造成经济损失。
隐私泄露风险
免密支付需要绑定银行卡等支付信息,在支付过程中,这些敏感信息可能会被平台或第三方获取,存在一定的隐私泄露风险,一旦泄露,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给用户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
误操作风险
由于无需输入密码即可完成支付,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因误操作而导致不必要的消费,例如不小心点击了支付按钮,或者在未仔细确认商品信息和价格时就完成了支付。
退款不便风险
在使用免密支付功能后,如果遇到商品质量问题需要申请退款时,可能会因为没有输入支付密码而无法完成退款流程,给用户带来不便。
专家观点:免密支付存在多重隐患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免密支付、自动扣款已成为诱导消费的主要元凶。截至5月末,在网络投诉平台“黑猫投诉”的累积案例中,有近5万条投诉涉及免密支付,其中包括未经同意被“私自”开通免密支付、在不知情时被免密扣款、盗刷等情况。
江苏省消费维权公益律师团成员、北京市盈科(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孙韬认为,不少消费者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免密”,甚至因此遭受经济损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也表示,相较于显眼的首月开通价格,自动续费说明和次月价格往往不明显,稍不注意极有可能忽视。
如何取消免密支付?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安全,学会如何取消免密支付变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具体操作步骤:
多多钱包免密支付取消方法:
- 打开拼多多APP,进入“个人中心”,点击“设置”。
- 在设置中找到“免密支付设置”,选择“多多钱包免密支付”。
- 进入后,点击页面下方的“关闭多多钱包免密支付”选项。
- 确认关闭操作,输入支付密码完成验证。
微信免密支付取消方法:
- 打开微信,点击右下角的“我”-“服务”-“钱包”-“支付设置”-“免密支付”。
- 在免密支付列表中找到拼多多,点击进入后选择“关闭免密支付”。
支付宝免密支付取消方法:
- 打开支付宝,点击“我的”-“设置”-“支付设置”-“免密支付/自动扣款”。
- 在已签约的免密支付服务中找到拼多多,点击“关闭服务”来取消免密支付。
其他高风险交易需警惕
除了免密支付,还有一些高风险交易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例如,近期流行的现金收U出U(即用现金买卖USDT的场外交易)就存在极大的法律风险。这种交易在我国不受法律保护,且容易涉及黑吃黑、赃款赃币等问题。专家建议,如果你是小白,对交易风险识别能力不足,最好不要涉足此类高风险业务。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移动支付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双十一过后,当我们享受购物乐趣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合理使用免密支付功能,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通过了解风险、掌握解决方案,我们可以更好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