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连山发现恐龙时代植物群!
江西九连山发现恐龙时代植物群!
近日,江西省龙南市境内的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一片罕见的粗齿桫椤群,面积约500平方米,数量约百余株。这一发现不仅为研究南岭山地的古植物学、古气候学和古地理学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科学依据,也再次凸显了九连山作为生态旅游胜地的重要价值。
穿越时空的活化石
粗齿桫椤(Alsophila denticulata)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活化石之一,属于桫椤科,是恐龙时代的植物。桫椤科植物最早出现在古生代石炭纪,距今约有3亿多年的历史。在中生代侏罗纪时期,桫椤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与恐龙相伴而生,成为地球上的植物霸主。
粗齿桫椤是一种树状蕨类植物,高大挺拔,终年常绿。其茎干直立粗壮,直径可达10-20厘米;叶片巨大,呈长矩圆形,长可达5米,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螺旋状聚生在茎顶端,使得树冠如撑开的巨伞。叶柄折断后会流出黄色的液体,并迅速愈合。其繁殖方式独特,依靠孢子囊群来繁殖,孢子囊群球形,紧密排列在成熟能育羽片的背面。
九连山的生态价值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地形复杂,气候温和湿润,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这里保存有大面积的原生常绿阔叶林,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被誉为“生物资源基因库”。
此次在九连山发现的粗齿桫椤群,不仅丰富了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也为研究古植物学和古气候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作为地球曾经的森林霸主,桫椤的自然生长成为山地生态环境优良的重要指标。这一发现进一步证明了九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优越性和保护工作的成效。
保护与研究的意义
粗齿桫椤作为濒危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生存状况一直受到关注。由于地质变迁、气候变化、人为砍伐、生境破坏等原因,曾经广布于地球上的桫椤现已变得十分稀少。而且,桫椤的孢子繁殖在自然条件下十分困难,难以自然繁衍。
此次在九连山保护区发现的粗齿桫椤群,为研究桫椤的生长习性、繁殖特点以及生态环境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保护区管理部门表示,将加强对这一区域的保护力度,开展科学监测和研究,确保这一珍贵的植物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这一发现再次提醒我们,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为珍稀动植物提供了安全的栖息之所,更为科学研究和公众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好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生机勃勃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