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成流感季“价格刺客”:每公斤突破4500元,替代品受关注
川贝母成流感季“价格刺客”:每公斤突破4500元,替代品受关注
近日,中药材市场传来最新消息:川贝母价格再次突破新高。据亳州市场最新报价显示,2025年1月,优质松贝价格已攀升至4500元/公斤,青贝也达到3800元/公斤,即便是价格相对较低的炉贝,也维持在3500元/公斤的高位。这一轮价格上涨,让不少消费者直呼“吃不起”。
川贝母价格飙升的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野生资源的持续减少是价格上涨的主因。作为传统名贵中药材,川贝母的市场需求一直居高不下,而其生长环境特殊,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自然繁殖率低,导致野生资源日益枯竭。
其次,人工种植成本的不断攀升也推高了川贝母的价格。川贝母的种植周期长,一般需要3-5年才能收获,且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需要模拟高原气候和土壤条件,种植难度大、成本高。加之近年来土地、人工等成本持续上涨,进一步抬高了种植成本。
流感季节的到来更是加剧了供需矛盾。随着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川贝母作为传统润肺止咳的良药,市场需求大幅增加。然而,由于前期价格持续上涨,不少商家选择持货观望,市场供应量反而减少,进一步推高了价格。
面对如此高昂的价格,不少消费者开始寻求替代方案。在中医临床上,浙贝母、瓜蒌等药材常被用作川贝母的替代品。这些药材虽然在功效上与川贝母略有差异,但在缓解咳嗽、化痰等方面具有相似的作用,可以满足一般性的用药需求。
从长远来看,解决川贝母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推动“野变家”技术的发展。所谓“野变家”,就是通过科技手段,突破野生药用植物的繁殖和栽培技术,实现人工种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副所长魏建和表示,这一技术不仅能减轻对天然资源的依赖,还能有效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
以沉香的“野变家”为例,研究团队通过模拟沉香树受到伤害后的防御反应,成功研发出“沉香通体结香技术”。该技术不仅实现了沉香的大规模人工生产,还保持了与天然沉香相近的药效,为解决珍稀中药材供需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
面对当前川贝母价格高企的状况,专家建议消费者理性对待,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购。对于普通感冒、咳嗽等症状,可以选择浙贝母、瓜蒌等替代品;而对于病情较重或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则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同时,相关部门也在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资源保护、推动人工种植等方式,努力维护中药材市场的稳定。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川贝母的价格有望逐步回归合理区间,真正实现良药不再“苦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