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未成年人犯罪:社会学视角下的深层剖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未成年人犯罪:社会学视角下的深层剖析

引用
澎湃
12
来源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589101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1227487919338649
3.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067703
4.
https://www.spp.gov.cn/spp/ztk/dfld/202409/t20240910_667972.shtml
5.
http://tjj.xinyang.gov.cn/www/zhuangti/pufazhuanlan/2024/0326/27463.html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4%BE%E6%9C%83%E7%95%B0%E5%8C%96
7.
https://www.cssn.cn/fx/xzyc/202405/t20240510_5750576.shtml
8.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6/id/7993237.shtml
9.
https://www.spp.gov.cn/xwfbh/wsfbh/202403/t20240301_646648.shtml
10.
https://www.delilegal.com/news/industry/BNGZWTTxiyWdPdOsaRAwcJaDTXJpUqLu
11.
http://marxism.cass.cn/mksjbyl/202403/t20240320_5739403.shtml
12.
http://www.socio-legal.sjtu.edu.cn/wxzy/info.aspx?itemid=4611

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批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26855人,起诉38954人,同比分别上升73.7%、40.7%。这一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折射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从盗窃、强奸到聚众斗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类型相对集中,且低龄化趋势明显,这不仅挑战了社会的道德底线,更引发了人们对青少年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的深刻反思。

01

家庭、学校、社会:多重风险因素交织

未成年人犯罪并非偶然,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社会学原因。从家庭层面来看,不良的家庭环境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诱因。在很多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破碎的家庭、不当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的疏离,都可能成为孩子走向犯罪道路的推手。例如,在一起校园欺凌案件中,施暴者王某某等人在厕所霸凌同学,视频显示一人连续击打受害者20下,而另一人则在旁怂恿。经调查,这些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往往与其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有的父母忙于生计,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有的家庭关系紧张,孩子长期处于争吵和暴力的环境中;还有的家长自身就有不良行为,成为孩子的负面榜样。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形成扭曲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学校教育的缺失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一些学校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品德教育的培养。当学生面临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困扰等问题时,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和支持,就可能采取极端行为来宣泄情绪。比如,在一起未成年人抢劫案中,涉案的几名青少年都是在校学生,他们因为厌学、逃课,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这反映出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

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在当今社会,各种不良文化信息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渗透到未成年人的生活中。一些暴力、色情内容的传播,容易对未成年人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诱导他们模仿不良行为。此外,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贫富差距等结构性问题,也可能让一些未成年人感到绝望和愤怒,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02

“物化异化人格”:后现代社会的隐忧

在后现代社会理论中,“物化异化人格”这一概念为我们理解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新的视角。随着消费主义文化的盛行,许多未成年人过早地被卷入物质欲望的漩涡中。他们通过追求名牌、炫富等方式来获得身份认同,却忽视了精神层面的成长。这种价值观的偏差,很容易导致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选择通过犯罪来宣泄情绪或获取利益。

网络文化的兴起也为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新的土壤。在虚拟世界中,一些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暴力游戏、观看不良视频,甚至在社交媒体上炫耀犯罪行为。这种数字化生存方式不仅模糊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还可能加剧他们的反社会倾向。例如,一些未成年人通过网络结识不良朋友,参与团伙犯罪,甚至将犯罪过程直播到网上,以获取关注和认同。这种现象背后,正是“物化异化人格”的体现:个体在社会关系中的疏离感和自我认同的迷失。

03

预防与治理:构建多维度干预体系

面对未成年人犯罪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方位的预防和治理体系。首先,家庭、学校、社区应形成合力,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行为发展。家长需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角色,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则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干预学生的异常行为。社区可以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帮助未成年人建立积极的兴趣爱好,远离不良影响。

其次,专业化社工组织的介入至关重要。社工组织可以在源头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通过心理关爱、危机干预等方式,帮助那些处于风险边缘的孩子。同时,社工组织还能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专业的社会调查报告,协助司法机关作出更精准的判断。在未成年人服刑后,社工组织可以继续跟进,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降低再犯率。

最后,我们还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治理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这包括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建立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制度等措施。同时,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减少不良文化信息的传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行动,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远离犯罪的深渊,走向光明的未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