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牛肉:一块肉的千年传奇
平遥牛肉:一块肉的千年传奇
在山西平遥这座拥有2700多年历史的古城里,有一道美食历经千年沧桑,依然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它就是平遥牛肉。这道始于古汉时期的美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卓越品质,不仅赢得了“天下第一美味”的美誉,更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平遥古城的一张金名片。
千年传承的美味
平遥牛肉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古汉时期,当时就有“卖刀买犊,卖刃买牛,游刃有余”的记载,描述了牛肉的加工过程。到了明清时期,平遥牛肉已经远销亚洲各国,成为晋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后期和民国年间,它更是成为达官显贵宴客的必备之品。
独特的制作工艺
平遥牛肉的制作工艺堪称一绝,从选材到成品,需要经过“相、屠、腌、卤、修”五道严谨工序。
“相”即选材,只选用非病、非残、非犊的健牛,确保肉质优良;“屠”指剔骨,讲究净、静、稳,保持牛肉的洁净;“腌”是关键步骤,经验丰富的匠人会根据肉质分块,佐以秘制调料,均匀涂抹后放置于陶缸中;“卤”则采用老汤配以桑木之火,经过急煮、慢炖、温焖,让牛肉充分入味;最后的“修”工序,匠人会剔除糟粕,只留精华,修整成形,确保每一块牛肉都达到色持久、味悠长的标准。
地理标志与非遗保护
平遥牛肉之所以能成为地理标志产品,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密不可分。平遥县位于山西省中部,特殊的土壤、水质和气候条件,加上世代相传的制作技艺,共同塑造出平遥牛肉的独特风味。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平遥牛肉于2003年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5年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并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平遥县人民检察院还专门召开地理标志保护大会,加强对平遥牛肉品牌的保护,确保这一传统美食的纯正品质。
现代传承与发展
如今的平遥牛肉,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也实现了现代化生产。以冠云平遥牛肉和宝聚源平遥酱牛肉为代表的生产企业,不仅保留了传统的酱卤工艺,还引入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严格的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目前,平遥县共有56家牛肉加工经营单位,提供了5000余个就业岗位。2024年前10个月,平遥牛肉及相关产业链完成产值达29.2亿元,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平遥牛肉以其色泽红润、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特点,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无论是作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还是作为走亲访友的馈赠礼品,平遥牛肉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在新时代的今天,这道千年美食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继续书写着属于它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