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福建春节习俗:围炉守岁的传统魅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福建春节习俗:围炉守岁的传统魅力

引用
网易
9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D0K05T0518U0BB.html
2.
https://theory.gmw.cn/2025-01/27/content_37823213.htm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378673
4.
https://www.sohu.com/a/757301729_121123865
5.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c/content/202412/07/content_30033433.html
6.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5/0128/c40531-40410448.html
7.
https://www.wukongsch.com/blog/zh/introduction-to-the-custom-of-staying-up-late-post-24133/
8.
http://www.daj.suzhou.gov.cn/detail/139616.html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A4%E5%A4%95

在福建,春节的热闹与喜庆氛围从腊月便开始酝酿,一直延续到正月。无论是沿海的厦门、漳州,还是内陆的福州、莆田,家家户户都会以最隆重的仪式迎接新年的到来。而在这场持续数周的庆典中,“围炉守岁”无疑是最具温情与文化内涵的传统习俗。

01

围炉守岁的历史渊源

“守岁”这一习俗最早可追溯至晋朝,据《风土记》记载:“蜀之风俗,晚岁相与馈问,谓之馈岁;酒食相邀为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到了隋唐时期,守岁已成为全国性的习俗,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还被文人墨客吟咏于诗篇。杜甫在《杜位宅守岁》中写道:“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唐太宗也在《守岁》诗中提到:“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守岁的本质是在除夕夜通宵不眠,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通过聊天、娱乐等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这种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辞旧迎新的重视,更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在寒冷的冬夜,一盏灯火、一炉暖火,不仅驱赶了严寒,更温暖了人心。

02

现代福建的围炉守岁

在当代福建,围炉守岁的传统依然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并且融入了新的时代元素。除夕之夜,当夜幕降临,家家户户都会点亮灯火,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或电炉旁,共享年夜饭。餐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美食,从福州的年糕到厦门的血蚶,每一道菜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

近年来,一种新的围炉方式在福建家庭中流行起来——围炉煮茶。这种源自宋代的茶艺形式,如今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寒冷的冬夜,一家人围坐在茶炉旁,煮一壶热茶,烤些红薯、板栗等小食,边品茶边聊天,享受着难得的团圆时光。这种围炉煮茶的方式,不仅让守岁变得更加温馨有趣,也成为了年轻人传承传统文化的新选择。

在福建的一些乡村地区,守岁的习俗还保留着更为传统的形式。比如在莆田,人们会在正月初四或初五重新围炉吃饭、祭拜祖先和神灵,这一习俗与明朝嘉靖年间倭寇攻入莆田城的历史事件有关。当年百姓避难乡下,无心过年。倭寇退走后,人们决定在正月初四或初五重新过年,以庆祝抗倭胜利和纪念戚家军。

03

围炉守岁的文化内涵

围炉守岁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家庭聚会,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承载着中国人对家庭团圆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祖先和自然的敬畏之心。在现代社会,当人们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时,围炉守岁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人们放下手机,面对面地交流,重温那份最质朴的亲情。

在福建,围炉守岁的传统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正是因为它寄托了福建人对家庭、对生活的热爱。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份对亲情的坚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始终未曾改变。围炉守岁,守的不只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份文化记忆,一份家族情感,一份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