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探秘三星堆:青铜蛇背后的神秘崇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探秘三星堆:青铜蛇背后的神秘崇拜

引用
搜狐
10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52690905_772510
2.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5-01/20/content_287980.html
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9341977615578286
4.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5-01-20/doc-inefqrtz2104910.shtml
5.
https://m.sohu.com/a/852651833_202264
6.
https://m.sohu.com/a/816909646_121142129/?pvid=000115_3w_a
7.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50128/4e319525f73f48a896ed67c4ab3d8858/c.html
8.
https://news.ycwb.com/2025-01/28/content_53211393.htm
9.
https://archaeology.pku.edu.cn/info/1031/4994.htm
10.
https://news.shm.com.cn/2025-01/28/content_5426017.htm

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众多珍贵文物中,一条身披鳞甲、额饰羽翅的青铜蛇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神秘的象征意义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这条出土于1986年的青铜蛇,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残长110.5厘米,身躯呈优雅的S形。其头部宽大上昂,饰有耳朵和圆形凸起的眼睛,颈部下方有两个环钮。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头顶及背脊上装饰的镂空刀形羽翅,这种设计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极为罕见。

这条青铜蛇的身上布满了精美的菱形云纹和鳞甲,展现了古蜀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它的尾部上翘并向前内卷,呈现出一种灵动而神秘的美感。这种造型不仅体现了古蜀人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更折射出他们对蛇这一神秘生物的特殊崇拜。

在古蜀文明中,蛇被视为灵性、智慧和生命力的象征。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众多动物形象器物中,蛇的形象尤为突出。它不仅代表了古蜀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更体现了他们对生命循环和再生的深刻理解。蛇的冬眠与蜕皮特性,使其成为“死而复生”的象征,这种神秘感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蛇的崇拜。

除了青铜蛇,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其他蛇形文物,如石蛇和蛇纹金箔。石蛇头部微昂,口内涂朱,圆眼向上,扁嘴大张,整体形象立体动感。蛇纹金箔则呈圆角梯形,中部錾刻两圈螺旋纹,头部在中央,蛇尾在外侧微凸。这些文物在古代宗教祭祀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研究商周时期古蜀先民金器加工工艺和青铜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堆文化并非孤立存在。考古研究表明,三星堆文化与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密切的文化交流。三星堆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可能源自中原,部分青铜容器甚至可能是从外地输入的。然而,三星堆遗址中发现的大量具有本地特色的器物,如人像、神像和神树等,表明这些器物主要是在当地制造的。

三星堆青铜器的合金组成分析显示,人像和面具主要为铜锡合金,尊、罍等容器则为铜锡铅三元合金,神树为铜铅合金。这种技术特征与中原地区的青铜器制作工艺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独特性,反映了三星堆文化的多元文化背景。

蛇图腾崇拜在中国古代宗教仪式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浙江的古老岩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蛇的图案。这些岩画不仅记录了先民们的生活场景,更反映了他们对蛇图腾的崇拜与敬畏。在永嘉与仙居的分水岭上,一幅长约二米的岩画静卧其中。画中的巨蛇,口吐蛇信,背负棋盘形图案,尾部还系着一个响铃。这幅岩画生动地展现了古越先民对巨蛇的崇拜,同时也寓意着作物丰收、风调雨顺的美好期许。

在三江地区,一幅引人注目的岩画被发掘出来。画中,一条庞大的巨蛇盘踞中央,其身上布满了神秘的棋盘形图案,尾部则挂着一个精致的响铃。这幅岩画不仅彰显了古越族人对巨蛇的崇敬,更反映了他们对五谷丰登、生活和谐的殷殷期盼。

在永嘉三江地区的千米高山上,另一幅岩画被细致描绘出来。这幅岩画中的巨蛇形象,与之前所述的基本相似,但尾部的刻画更为生动灵活。画中的巨蛇吐着蛇信,背上布满棋盘形图案,尾部则系着一个精致的响铃,彰显了古越族人对这一神秘动物的深厚敬意。

在云岭岩画中,双蛇的形象被精心描绘。它们盘绕交织,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与故事。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展示了古人的精湛技艺,更透露了他们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敬畏。

从目前所发现的温州永嘉一带的巨蛇岩画来看,这些岩画主要描绘的是毒蛇——尖吻蝮蛇,这种蛇在当地被称为五步蛇或五步虎。五步蛇体型庞大,排毒量也相当可观,成年蛇的长度可达一米五以上甚至两米,体重则在五到十斤之间。单次排毒量高达210毫克至400毫克。它们的肌肉发达,背部有大鳞片色斑,通常雌雄成对出现。这些五步蛇主要栖息在海拔100至1700米的丘陵或山区,以蛙类、鼠类、鸟类和鱼类为食。它们的性格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类,被咬伤的人可能出现肌肉坏死、意识丧失甚至死亡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永嘉岩画里的蛇在尾部都系有一小铃铛。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五步蛇的尾部成角质化,当它们面对人类示威时,会竖起尾部发出嘶嘶声进行威吓。这种行为在岩画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蛇图腾崇拜不仅体现在物质文化中,更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伏羲女娲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常以人首蛇身的形象出现。这种形象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蛇的崇拜,更寄托了人们对人文始祖的崇敬和对长生的渴望。

三星堆青铜蛇作为古蜀文明的重要文物,不仅展现了古蜀先民的工艺水平,更揭示了他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循环的深刻理解。通过研究这些珍贵的文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蛇图腾崇拜的起源和发展,感受古蜀文明的独特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