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节:从岁首祭祀到全民狂欢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节:从岁首祭祀到全民狂欢

引用
百度
10
来源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386885477325696
2.
https://theory.dahe.cn/2025/01-26/1886036.html
3.
https://m.sohu.com/a/848907415_121123683/?pvid=000115_3w_a
4.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4-02/13/nw.D110000renmrb_20240213_2-08.htm
5.
http://www.wenming.cn/wmdjr_299/20240314/d5094ca144814999986c5cf3e8fe5f14/c.html
6.
https://www.ihchina.cn/news_1_details/29438.html
7.
https://www.gdwsw.gov.cn/wsbl/content/post_37306.html
8.
https://www.zzc-media.com/Show/news?infoid=44919
9.
https://www.acabridge.cn/hr/xueshu/202501/t20250127_2653743.shtml
10.
http://www.gd.gov.cn/zwgk/zcjd/gnzcsd/content/post_4611333.html

春节,这个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岁祭祀。早在三千多年前,古人就会在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驱邪攘灾、祈岁纳福。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祖先的崇敬,奠定了春节的文化基础。

春节的名称和日期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也发生了变化。据《尔雅・释天》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这表明在唐虞时代,人们就已经掌握了年的时间周期概念。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正式确定以夏历正月为岁首,此后历法虽不断修正,但正月岁首的时间没有改变,年节也就固定了下来。

秦汉时期,中国社会逐渐脱离早期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岁时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朝廷将岁首作为展示与加强君臣之义的时机,民间则作为乡里家庭聚会的良辰。魏晋南北朝时期,岁首朝贺仍是朝廷大典,而在民间,元日人们鸡鸣而起,先到门庭前燃放爆竹,然后一家大小穿戴整齐,依次拜贺尊长。

宋元明清各代,春节称为元日或元旦、新年。正旦朝会仪式是皇家的重要典礼,官方也借观看节日灯火与欣赏杂艺表演之机,表露出与民同乐的姿态。到了清朝,春节的庆祝活动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包括祭灶、扫尘、贴春联、放鞭炮、守岁、拜年等。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引进西洋历法,以公历为标准纪年。1914年1月,北京政府内务部提出“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传统农历新年岁首在官方意义上正式被易名为“春节”。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继承辛亥传统在历法上采用公元纪年法,但对传统年节给予特别关注,规定了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法定假日及其放假日期。

202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达到44项,居世界第一。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是对中华文化传承的肯定,更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与文化魅力。

春节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不仅在于其丰富的民俗活动,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春节是家庭团聚的时刻,无论多远,人们都会回家过年,享受家人团聚的温馨。春节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通过各种习俗表达祈福纳祥、迎接新生活的愿望。同时,春节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春联、年画、庙会等形式,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与艺术创造力。

从上古的祭祀仪式到今天的全民狂欢,春节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它不仅是中国人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的重要时刻,更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体现。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春节正逐渐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