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早餐竟增加抑郁风险!最新研究揭示早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不吃早餐竟增加抑郁风险!最新研究揭示早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不吃早餐的人群表现出显著的抑郁风险增加。这项发表在《情感障碍杂志》上的研究,通过对21,865名参与者的数据分析,揭示了早餐摄入、饮食炎症指数(DII)与抑郁症之间的密切关系。
研究发现:不吃早餐显著增加抑郁风险
研究团队利用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NHANES)数据库,对2007-2018年间的21,865名20岁及以上参与者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PHQ-9问卷评估抑郁症状,通过24小时膳食回顾记录早餐摄入情况,并计算饮食炎症指数(DII)。
研究结果显示,与每天吃早餐的人相比,不吃早餐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具体来说,DII在早餐与抑郁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不吃早餐的人群中,DII介导的比例高达26.67%。
儿童青少年更需关注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发现,特别是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该研究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预防医学》上,对11887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
- 经常不吃早餐的中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是每天吃早餐学生的2.56倍
- 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的中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是睡眠8小时以上学生的1.56倍
- “睡眠不足8小时+不吃早餐”的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是“睡眠8小时以上+每天吃早餐”学生的4.39倍
为什么不吃早餐会增加抑郁风险?
从营养学角度解释,早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葡萄糖供应:早餐提供的碳水化合物会转化为葡萄糖,这是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缺乏葡萄糖会影响大脑功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
色氨酸的作用:早餐中的碳水化合物有助于色氨酸的吸收,而色氨酸是合成血清素的前体。血清素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能产生愉悦情绪,调节抑郁症状。
皮质醇水平:规律的早餐可以减少皮质醇(一种压力激素)的分泌,从而降低压力水平。
如何养成健康的早餐习惯?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一顿营养均衡的早餐应该包含以下要素:
谷物主食:如全麦面包、燕麦片等,提供必要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
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豆制品等,有助于肌肉和身体组织的修复。
新鲜蔬果: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
适量坚果:富含健康脂肪和蛋白质,增加饱腹感。
例如,一个简单的健康早餐可以是:一碗燕麦粥配牛奶,一个水煮蛋,一份新鲜水果沙拉,再加上一小把坚果。这样的搭配既能提供充足的能量,又能保证营养均衡。
结语
抑郁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吉林大学的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改善饮食习惯,特别是坚持吃早餐,可能有助于降低抑郁症的风险。对于每个人来说,养成规律吃早餐的习惯,不仅是为了身体健康,更是为了心理健康。
让我们从明天早上开始,为自己准备一份营养均衡的早餐,为一天的美好生活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