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人偷税漏税,法律严惩不贷!
企业法人偷税漏税,法律严惩不贷!
2021年12月,头部电商主播黄薇(薇娅)偷逃税案震惊全国。杭州市税务局稽查局查明,薇娅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隐匿个人收入、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等方式偷逃税款6.43亿元,其他少缴税款0.6亿元。最终,薇娅被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
这起案件不仅让薇娅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也让她失去了公众信任,被迫退出直播行业。这个案例清晰地表明,偷税漏税绝非小事,不仅会受到严厉的行政处罚,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更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声誉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偷税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
- 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 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
- 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
对于偷税行为,税务机关将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如果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且数额在一万元以上,就可能构成犯罪,面临刑事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企业偷税漏税不仅会受到法律制裁,还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以吉林省汇通药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共隐匿销售收入36898万元。税务机关依法对该企业做出税务处理和行政处罚决定,追缴税款6690万元、加收滞纳金2261万元、罚款3048万元,共计1.2亿元。此外,该公司的信用记录受到严重影响,未来在融资、招投标等方面都将面临重重困难。
更严重的是,偷税漏税行为可能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甚至破产。2023年,无锡10家企业因逃税被处罚,其中一些企业因涉嫌逃税罪被移送公安机关。这些企业不仅要补缴税款和罚款,还可能面临刑事指控,企业信誉严重受损,经营难以为继。
对于企业法人来说,偷税漏税的责任更是难以推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这意味着,企业法人、财务负责人等都可能因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而承担刑事责任。
企业偷税漏税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还违背了商业道德,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长远来看,合法经营、诚信纳税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税务合规,定期开展税务风险自查,及时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同时,企业负责人和管理层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依法纳税视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赢得社会的信任和尊重,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当前税务监管日益严格的背景下,任何试图通过偷税漏税获取短期利益的行为,最终都可能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