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部发布清明节防火安全小贴士:文明祭扫,平安清明
应急管理部发布清明节防火安全小贴士:文明祭扫,平安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清明节,人们都会通过各种方式祭奠先人、缅怀亲人。然而,传统祭祀方式中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行为,却潜藏着巨大的火灾隐患。
据广州消防统计,近五年清明节期间发生的火灾中,有近三成是由祭扫用火不慎和违规用火引发的。近三年清明节假期,广州共发生火灾252起,其中用火不慎火灾相比平时增长1倍。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为我们敲响了防火安全的警钟。
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应急管理部发布了一系列防火安全小贴士,提醒大家在祭扫时务必注意防火安全:
选择文明祭扫方式:倡导采用网络祭扫、鲜花祭扫等无烟火方式,避免使用明火。
严格遵守防火规定:在允许焚烧的地区,要在指定区域进行,远离易燃易爆物,确保灰烬完全熄灭后再离开。
加强火源管理:教育儿童远离火源,不要在林区、草地等易燃区域玩火。
做好应急准备:祭扫场所要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制定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火情能够及时处置。
各地也积极创新文明祭扫方式,推广环保安全的祭扫方法:
江苏常熟市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积极传递森林防火知识信息,倡导以鲜花祭祀等文明、环保的方式代替烧纸焚香等祭祀习惯。
广东江门市应急管理局联合相关部门推出中小学生森林防灭火安全教育课,通过直播形式普及森林防火知识。
北京市提倡文明祭扫,尽量不动用明火,特别是在山林、草原动火,极易失控引发火灾,造成严重后果要承担法律责任。
然而,仍有人因忽视防火安全而酿成大祸。2023年4月,贵州织金县一村民在祭扫时燃放烟花爆竹,引发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95.1584公顷,造成重大损失,责任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2024年3月,北京通州区多起因祭祀烧纸引发的火灾,相关责任人被处以行政拘留。
这些案例警示我们,防火安全不容忽视。让我们共同努力,转变传统祭扫观念,选择文明、环保、安全的祭扫方式,既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又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