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长空》:高志航的英雄传奇
《血战长空》:高志航的英雄传奇
1937年11月21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河南周家口机场上空,11架日机呼啸而来。一位年轻的中国空军飞行员,不顾个人安危,毅然登上座机准备迎战。然而,就在他刚进入机舱的瞬间,日军战机投下的航弹击中了机场,这位英勇的飞行员壮烈牺牲,年仅30岁。他,就是被誉为“空军战神”的高志航。
80多年后的今天,电视剧《血战长空》将这位抗日英雄的事迹搬上了荧幕。该剧以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的抗日战争为背景,通过高云天这一角色,生动再现了高志航的传奇人生。
从东北飞鹰到“空军战神”
高志航,原名高铭久,1907年出生于吉林通化。1924年,东北军扩建空军,他改名高志航,报名赴法国学习飞行。在法国牟拉纳航空学校和伊斯特陆军航空学校,高志航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并在法国陆军航空队第23驱逐团见习。
回国后,高志航被张学良任命为东北航空处飞鹰队少校驾驶员。在一次演习中,他的右腿被弹出的操纵杆打断,经过两次手术后,腿比原来短了一分。但高志航并没有因此放弃飞行,他坚持要求重上蓝天,并通过了试飞。张学良被他的精神所打动,任命他为东北航空处飞鹰队队长。
九一八事变后,高志航南下投奔南京航空署,凭借出色的飞行技术,很快晋升为空军教导总队少校总队副。1935年,他奉命去意大利考察空中驱逐技术及购买飞机,墨索里尼曾试图以高薪留他在意大利任教,但高志航坚定地表示:“我的职位在中国,我只愿做一名中国军人!”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高志航率领第四航空大队迎战日军,创造了6比0的空战全胜纪录,被誉为“空军战神”。然而,就在同年11月,这位年轻的英雄在周家口机场的空袭中壮烈牺牲。
艺术再现:高云天的荧幕形象
在电视剧《血战长空》中,高云天这一角色由实力派演员邵兵饰演。该剧以高志航的真实事迹为基础,通过艺术加工,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高云天在剧中是一位铁骨铮铮的王牌飞行员,他不仅技术精湛,更有着崇高的民族气节。在一次执行任务时,高云天不幸失去了一只眼睛,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更加坚定地投入到抗战事业中。这一情节,正是源于高志航在演习中受伤的真实经历。
历史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血战长空》在创作过程中,力求在历史还原与艺术创作之间找到平衡。为了高度还原历史细节,剧组按1:1比例制作了七种机型共24架战斗机,并耗资千万用于拍摄,整体投资高达六千万元。全剧特效镜头超过两万秒,爆破场面震撼,力求真实展现南京大屠杀、武汉轰炸等战役场面。
同时,该剧还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战争年代人性的复杂与光辉。比如剧中马昕蓝这一角色,她既是国民党空军的情报处上尉,又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在国家与个人感情之间面临着艰难抉择。这种人物设定,不仅增加了剧情的悬疑感,也深刻揭示了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
英雄精神的传承
《血战长空》不仅仅是一部抗战题材的电视剧,更是一部展现中国空军精神的史诗。通过高云天这一角色,该剧向观众传递了高志航等空军英烈的英雄精神。正如高志航曾说过的:“现在你们都是具有很强战斗力的飞行员,今后一定要击落敌机,保卫祖国,否则就不是忠实的战斗员。大家要记住为国争光、为民出力、勇敢杀敌,使我们第四驱逐大队能够留名千古。”
在当今和平年代,这种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血战长空》通过艺术化的手法,让观众在感受历史的同时,也汲取到了精神的力量。这,或许就是这部剧最珍贵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