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林则徐禁烟抗英背后的诗词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林则徐禁烟抗英背后的诗词故事

引用
人民网
7
来源
1.
http://cpc.people.com.cn/n1/2024/0223/c443712-40181931.html
2.
https://www.sohu.com/a/779042291_121119015
3.
https://chiculture.org.hk/sc/photo-story/107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E%97%E5%88%99%E5%BE%90
5.
https://tzb.fznews.com.cn/html/21438/20240420/66262c9c8e0cf.shtml
6.
https://www.ypzz.cn/
7.
https://gansu.gansudaily.com.cn/system/2024/05/30/031009030.shtml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他的禁烟抗英事迹广为人知。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林则徐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词创作不仅展现了其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在面对逆境时的坚韧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

01

诗词创作背景

林则徐出生于一个清贫的教师家庭,自幼随父入私塾学习。他4岁开始随父入私塾学习,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勤学不辍,德行高尚,并立下远大志向。19岁中举,26岁成进士,后历任翰林编修、江苏按察使、陕甘总督、湖广总督等职。在仕途中,林则徐始终保持着清俭的习惯和察民疾苦的作风,这与他早年的教育和经历密不可分。

林则徐的诗词创作深受其家世和教育背景的影响。他的父亲林宾日是一位教书先生,中了秀才后又可领取公粮。但家里人口众多,僧多粥少,甚至三餐都无以为继。林母陈帙瞒住丈夫,偷偷以女红这项手艺帮补家计,她也将此剪纸手艺传于女儿,才能维持家庭生活。林则徐每天到书塾之前,都会先为母亲姊妹的工艺品拿到店铺寄卖,放学后,则再到店铺收钱交回母亲。贫苦的童年和严格的家教,使他日后升至高官时都保持清俭的习惯和察民疾苦的作风。

02

禁烟抗英期间的诗词赏析

1838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他采取强硬措施,迫使英国鸦片贩子交出全部鸦片,并于1839年在虎门公开销毁近2万箱鸦片,沉重打击了鸦片贸易,维护了国家尊严。然而,这一壮举却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林则徐被视为罪臣,遭发配至新疆伊犁。

在这一时期,林则徐创作了大量诗词,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这首诗展现了林则徐面对国家危难时的忠诚与担当: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才录用乃真知。

这首诗的颔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成为了林则徐的名言,激励了无数中国人。这句诗不仅展现了林则徐的爱国情怀,更体现了他面对逆境时的坚韧精神。

03

被贬新疆期间的诗词创作

林则徐在被贬新疆期间,与邓廷桢等人举办“寿苏会”,并创作了《壬寅腊月十九日,嶰筠先生寓斋作东坡生日,会者十一人,伊江所未曾有也,诗以纪之》。这首诗通过与苏东坡的对话,展现了林则徐的豁达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

中原俎豆不足奇,请公乘云游四夷。
天西绝塞招灵旗,下有荷戈之人顶礼之。
公生距今八百有七载,元精在天仍为斗牛箕。
命宫磨蝎岂公独,春梦都似黄粱炊。
要荒天遣作箕子,此语足壮羁臣羁。
当时天水幅员窄,琼雷地已穷边陲。
天低鹘没山一发,只在海南秋水湄。
岂如皇图西控二万里,乌孙突厥悉隶吾藩篱。
若将壮游较今古,恐公犹恨未得周天涯。
崆峒之西公所梦,恍见小有通仇池。
导公神游合西笑,何必南飞载鹤寻九疑。
所嗟公身屡徙复遭屏,官屋欲僦乃阻于有司。
合江之楼白鹤观,新居虽营曾几时。
寄身桄榔啖薯芋,南冠九死真濒危。
吾侪今犹托厦庇,忆公倍感皇天慈。
谪居一生过也得,公语旷达诚吾师。
南阳词人涓玉卮,鞠𦜕先制神弦词。
虽无大瓢屐笠像,嬴滕蓬筐谁不携公诗。
公神肯来古伊丽,白鹿可驾青牛骑。
冰岭之冰雪山雪,如见堂堂出峨嵋。
长松尘洗鹤意远,真有番乐来龟兹。
请向望河楼头横笛吹,公在空中一笑掀髯髭。

这首诗展现了林则徐在逆境中的豁达精神。他将自己与苏东坡相比,认为自己虽然被贬谪,但仍然有机会为国家做出贡献。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不仅体现在林则徐的诗词中,更体现在他的实际行动中。在新疆期间,他仍然致力于地方建设,同时深入研究西方知识,为后来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提供了重要启发。

04

后世影响

林则徐的诗词创作不仅展现了其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在面对逆境时的坚韧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激励了无数中国人。在全球化背景下,他的精神至今鼓舞着人们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林则徐的诗词创作,不仅是其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其人生经历和思想境界的体现。通过诗词,我们得以窥见这位民族英雄的内心世界,感受他面对国家危难时的忠诚与担当,以及在逆境中的坚韧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