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亮剑》和《雪豹》中的军事误区大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亮剑》和《雪豹》中的军事误区大揭秘!

引用
搜狐
14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04226196_120451638
2.
https://www.sohu.com/a/827535243_122066679
3.
https://www.sohu.com/a/769530250_121627717
4.
https://www.guancha.cn/wanglihua/2024_12_07_758001.shtml
5.
https://mil.gmw.cn/2025-01/09/content_37787475.htm
6.
https://tv.cctv.com/2025/01/16/VIDEIMIGnQQeAdzFvnMo5SIV250116.shtml
7.
https://www.sohu.com/a/822152706_121956424
8.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5811006/
9.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7774002e4b03da919f57cca.html
10.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50116/8e3b493ef62947a6b1d40db696fc5f95/c.html
11.
https://www.xuegantong.com/huodong/25.html
12.
https://m.yule.360.com/content/3758208
13.
http://laoxiezi.com/news/173598369054561.html
14.
https://www.sundaykiss.com/%E9%9B%BB%E5%BD%B1%E5%BD%B1%E8%A9%95/%E9%9B%AA%E8%B1%B9-%E9%9B%BB%E5%BD%B1-%E5%BD%B1%E8%A9%95-aplt-1412675/

《亮剑》和《雪豹》作为经典的抗日剧,虽然在剧情上备受好评,但也存在不少军事常识性的错误。这些细节不仅影响观感,还可能误导观众对抗战史的理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剧中有哪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军事误区吧!

01

《亮剑》中的军事误区

  1. “意大利炮”的真相

在《亮剑》中,李云龙团长的“意大利炮”可谓是大显神威。但实际上,这门炮与意大利并无关系。它的真实身份是法国在19世纪末期生产的“法制1897式75毫米野战炮”。一战时期,意大利从法国进口了一批大炮,随后将淘汰品倒卖给中国,并在炮身上刻了意大利文。因此,这门炮才被误认为是“意大利炮”。

  1. 国军将领的称呼错误

在《亮剑》中,楚云飞在担任团长时被下属称为“团座”,升任师长后又被称为“师座”。这种称呼实际上是一个历史错误。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只有蒋介石被称为“委座”,其他将领都是直接称呼军衔,如团长、师长等。这种错误在《雪豹》等其他抗战剧中也时有出现。

  1. 缺失的夏天

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亮剑》整部剧竟然没有夏天的场景。历史记载显示,日军是在1945年8月15日投降,正值夏季。然而在剧中,前来受降的张大彪等人却穿着厚厚的冬装,嘴里还冒着白气。这主要是因为拍摄条件限制,剧组在山西农村拍摄了4个多月,但由于资金短缺,无法跨越季节拍摄。

  1. 楚云飞的“特殊礼物”

楚云飞送给李云龙的勃朗宁手枪也存在细节错误。原著中描述这是一把比利时FN公司生产的FN1906型手枪,但在剧中道具却换成了FN1910型,也就是俗称的“花口撸子”。虽然这把手枪在战场上十分常见,但这种型号上的出入还是让军事迷们感到遗憾。

  1. 5吨炮弹的“小气”

在赵庄战役中,为了换下李云龙休整,上级决定用4个炮兵团和5吨炮弹进行支援。乍一听,5吨炮弹似乎不少,但按照当时的装备配置,这其实是个“小气”的数字。以解放战争时期的配置计算,一个炮兵团有18门炮,4个团就是72门。如果使用92式步兵炮,每发炮弹重3.8公斤,那么5吨炮弹平均下来每门炮只有不到18发,根本不够一个基数的炮击。

02

《雪豹》中的军事误区

与《亮剑》相比,《雪豹》中的军事错误相对较少,但仍然存在一些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情节。例如:

  1. 武器装备的穿越

在某些场景中,剧中出现了明显超越当时技术水平的武器装备。比如,一些战士使用了在抗战时期尚未普及的冲锋枪,这种武器在当时主要由德军使用,中国军队装备较少。

  1. 战术动作的夸张

在一些战斗场景中,演员们的战术动作过于夸张,与真实的战场环境不符。例如,有些角色在面对敌人射击时做出的躲避动作过于戏剧化,不符合实际战场上的生存法则。

  1. 情报传递的“神速”

剧中多次出现情报传递过于迅速的情节,不符合当时的技术条件。在没有无线电的情况下,情报传递主要依靠人力,不可能像剧中那样“神速”。

03

对观众认知的影响

这些军事误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剧集的专业性,但考虑到两部剧都是在2000年代初期制作的,当时的制作条件和历史考证能力有限,这些错误也可以理解。而且,两部剧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展现抗战历史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观众来说,欣赏这些经典作品时,既要看到它们的艺术价值,也要区分艺术与史实的差异。通过对比剧情与真实历史,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也能培养出更加严谨的历史观。

总的来说,《亮剑》和《雪豹》作为经典抗战剧,虽然存在一些军事误区,但瑕不掩瑜。它们不仅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理性思考,区分艺术与史实的差异,形成更加全面的历史认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