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益民:用音乐传承湘剧之美
何益民:用音乐传承湘剧之美
何益民,作为湖南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入选文艺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以其深厚的音乐功底和对湘剧音乐的深刻理解,成为传承和推广湘剧艺术的重要人物。从湖南省艺术学校器乐专业教师到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主任,何益民在音乐教育和湘剧音乐领域深耕多年,不仅在教学上成果丰硕,更在湘剧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湘剧音乐的独特魅力
湘剧是湖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及周边地区,因用中州韵和长沙官话演唱,曾被称为“长沙湘剧”。其起源可追溯至明代,由弋阳腔发展而来,后吸收昆曲、皮黄等声腔,形成独特的多声腔体系。
湘剧音乐融合了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等多种声腔,并吸纳青阳腔、四平调等小调,其中高腔和乱弹尤为突出。高腔源于弋阳腔,以锣鼓伴唱、不托管弦为特色,一人领唱众人帮腔,旋律淳厚奔放。乱弹属板腔体音乐,分南路(类似二黄)和北路(类似西皮),节奏丰富多样,表现力强。
专业视角下的湘剧音乐
作为一位资深的音乐教育家和演奏家,何益民对湘剧音乐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湘剧音乐的魅力在于其丰富的声腔体系和独特的地域特色。在教学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演奏技巧方面,何益民指出,湘剧音乐的演奏需要掌握多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包括京胡、二胡、笛子等。同时,演奏者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音乐感和即兴演奏能力,能够根据剧情和演员的表演做出相应的音乐配合。
传承与创新的平衡
在谈到湘剧音乐的传承时,何益民表示,既要保持传统音乐的精髓,又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他认为,湘剧音乐的传承不能仅仅停留在模仿和复制上,而是要在理解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音乐元素,创作出符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新作品。
为了推动湘剧音乐的发展,何益民和他的团队在教学中积极引入现代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他们开设了音乐表演(声乐)、音乐表演(器乐)、计算机音乐制作、钢琴调律等多个专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同时,他们还与海外艺术高等学院进行教学交流,将湘剧音乐推向国际舞台。
未来的展望
面对湘剧音乐传承的挑战,何益民表示,将继续致力于湘剧音乐的教育和推广工作,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同时,他呼吁社会各界给予湘剧音乐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展。
作为一位在音乐教育领域耕耘近40年的艺术家,何益民以其专业素养和对湘剧音乐的热爱,为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带领下,湘剧音乐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和创新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