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年贺卡的文化传承:从古至今的变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年贺卡的文化传承:从古至今的变迁

引用
新浪网
9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5-01-24/doc-inefzwmz5215071.shtml
2.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1290883.html
3.
https://m.dutenews.com/n/article/8664547
4.
https://www.lsnews.com.cn/assets/detail.html?id=6792e027eecaa16e33bd9875
5.
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4-02/10/content_LgNogOtG7q.html
6.
https://www.tuilixy.net/thread-170463-1-1.html
7.
https://hk.wamazing.com/media/article/a-3132/
8.
http://fjsyhzh.com/zh/whcl/11861.html
9.
https://vauclusefragrance.com.hk/blogs/%E6%96%B0%E9%97%BB/the-evolution-of-greeting-cards-from-ancient-times-to-the-digital-age

新年贺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和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丰富的变化。从古代的投名帖到近代的纸质贺卡,再到现代的电子贺卡,这一演变过程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01

古代:投名帖与传统祝福

早在宋代,投名帖拜年就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拜年方式。南宋《癸辛杂识》记载:“节序交贺之礼,不能亲至者,每一束刺签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俗以为常。”这种拜年名帖以大红色或梅红色纸制成,上书受拜人的姓名、住址和恭贺文字等。在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投名帖拜年特别盛行,“吴俗拜年,无论识与不识,望门投帖,宾主不相见,登簿而已。答拜者亦如之。一月中奔走如织”(《晒书堂笔录》)。

02

近代:纸质贺卡的兴起

清末民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纸质贺卡开始在中国流行。这种贺卡融合了中国传统祝福语和西方的设计风格,成为当时社会精英阶层互致问候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上海等开放城市,月份牌年画的出现更是将年画与日历、广告巧妙结合,成为一种新颖的贺年方式。

03

现代:科技赋能的创新

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年贺卡也迎来了新的变革。中国移动等通信运营商推出了AI赋能的贺卡服务,如AI一图炫彩、AI一图变装等,用户可以将现实拍摄的全家福合影,二次创作为国潮风、工笔画风、国画风等画作,搭配喜庆边框、转场效果及氛围特效,还能一键生成全家福音乐视频。此外,还有“AI一图成曲”功能,只需上传一张照片,就能精确理解图像中的人物、景物、场景的内容、色彩等视觉特征,精准生成匹配的歌词,进一步打造具备用户个人音色特征的音乐视频彩铃。

在日本,著名设计公司D-BROS每年都会推出限量版新年贺卡。这些贺卡以独特设计搭配烫金或凸版印刷技术,既不失传统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多变风格。例如,2025年蛇年贺卡中,有的设计将蛇与新年装饰注连绳相结合,有的则将白蛇与柑橘、镜面年糕等传统元素融合,展现出独特的创意。

04

文化内涵与未来展望

新年贺卡不仅是简单的祝福卡片,更凝结了中华民族对家庭、友情、事业的美好期待。从古代的投名帖到现代的AI贺卡,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那份传递祝福的心意。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年贺卡的形式可能会更加多样化,但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祝愿将永远延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