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如何夸赞女神?从《诗经》到唐诗的绝美诗句
古代诗人如何夸赞女神?从《诗经》到唐诗的绝美诗句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形容美人是诗人们乐此不疲的创作主题。从《诗经》中的"窈窕淑女"到李白笔下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古代诗人用尽千言万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美人形象。
《诗经》里的六大美人
作为中国文学的源头,《诗经》在赞美美女方面,从不吝啬笔墨。让我们来看看《诗经》里的六大美人:
窈窕淑女:语出《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是连绵词,形容女子娴静、漂亮。"淑"字的本义指水清澈,又《老子》曰,水利万物而不争。故此,淑又含有善良的意思。如此美人,君子怎能不辗转反侧。
桃花女:语出《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子之于归,宜其家室。"诗人以桃花形容美人,称其"灼灼其华"。桃花之美,人人皆知。春天里,红一片、粉红一片,格外惹人喜欢。叫人想到春华正茂,芳龄正盛的花季少女。今人称"桃花运",盖语出于此。
静女:语出《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这里的"静女"可不是安静的女子。这首诗的后两句可知"静女"有多调皮。——"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约男孩子在城隅见面,故意避而不见。害的男孩子在那抓耳捞腮。一个活泼可爱的美人,跃然纸上。
硕人:语出《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人把一个精致的大美人,一点一点的描绘出来。尤其最后一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更是神来之笔,将静态美,变成动态美,文辞优美,极为传神。
有美一人:语出《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有美一人,婉如清扬。"我们看一看"婉"和"清扬"二字组合。婉,柔美的样子;清扬,清澈飘扬的样子。我们可以想象,如此清新脱俗的女子,犹如天仙下凡。
伊人:语出《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本义指那个人,她人。但一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道水,令伊人美了起来。美的朦胧,美的只可远观,而不可近身。《蒹葭》这首诗,美人和美景是相辅相成的。诗人写景凄清优美,写人虚无缥缈。如此美人,何等高冷。
杨贵妃:海棠花般的绝代佳人
在古代诗歌中,杨贵妃是被描写得最多的美人之一。元代散曲作家徐再思在《阳春曲·赠海棠》中写道:"玉环梦断风流事,银烛歌成富贵词。东风一树玉胭脂,双燕子。曾见正开时。"
这是一首写海棠花,也是写杨贵妃的佳作。首句"玉环梦断风流事"概括了马嵬之变的整个过程,又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作者对李杨爱情的破灭是伤感的,无奈的。第二句"银烛歌成富贵词"引起对往事的追忆。在兴庆池东面的沉香亭畔,在银烛的辉映之下,春风习习,月色撩人,杨贵妃与名花牡丹相得益彰,美不胜收。最著名的乐师李龟年弹奏着诗仙李白挥笔写下的《清平调》三首。名花美人,最有才气的诗人,最著名的乐师,四美集合在一起,这是一幅多么令人陶醉的场景啊!
西施:采莲少女的绝世容颜
李白的《子夜四时歌四首·夏歌》则为我们描绘了另一位古代美女——西施的形象: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前两句"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以写景营造采莲环境,极言镜湖面积之大。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来此采莲,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一个"发"字,连接了从花苞和花朵的绽放过程,令人联想到镜湖之中挨挨挤挤的荷花,各自开放程度不同,尽显荷花之多、之繁、之盛,共同组成了一幅生动的绝美画卷。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以"背面敷粉"的手法,极言西施容貌之美。五月的一天,西施泛舟采莲,围观的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挤得都似乎狭窄了几分。一个"隘"字,形象而传神,把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呈现眼前,犹如身临其境。当然,他们不是来看荷花,而是来看西施的。能吸引到如此多人,无需描写西施之美,亦可想象到那是何等震撼。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以夸饰的修辞手法,极言西施命运之变。西施在采莲后迅速返回,不等月亮升起,就被越王召入宫中。成为越王勾践实施美人计的对象,被送往吴国。看似描写浪漫而夸张:西施一路从若耶泛舟到镜湖之上,引来人们也一路紧跟围观,写尽西施之美;实则写出西施命运多舛:正因为西施的美,使她的命运在一夕之间被改变,从此背负起沉重的复国使命,被送到吴王的宫中去,成了亡吴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诗构思巧妙,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由镜湖盛开荷花的壮丽景象,联想到西施采莲的传说,道出历史兴衰 的规律。诗意清丽深远,富有浪漫色彩,更添启迪意义。
以花喻人的诗句
古代诗歌中,诗人常常借助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来比喻美人的美貌与气质。这种修辞手法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使得对美人的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以下是一些以花喻人的经典诗句: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代李白的《清平调·其一》
- 翻译: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润泽着花朵,更增添了她的娇艳。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汉代曹植的《杂诗七首·其四》
- 翻译:南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面容如桃花般娇艳,又如李花般清丽。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唐代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
- 翻译:十三四岁的少女姿态袅娜,举止轻盈美好,就像二月里含苞待放,初现梢头的豆蔻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 此诗以梅花喻人,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独自绽放的坚韧品质,借以表达人的高洁品格和坚韧精神。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代王冕《墨梅》
- 此诗以墨梅自喻,表达了诗人不慕名利、只愿留下清高之气的崇高追求。
这些诗句都巧妙地运用了花的特质来比喻人的品格和精神,既富有诗意又寓意深远。
结语
古代诗人夸赞美人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借物喻人,都体现了古人对美的独特理解和审美情趣。这些诗句不仅赞美了美人的外表,也反映了她们的内在品质和情感状态。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古代文学中关于美人的描绘丰富多彩,每一首都体现了作者对美的独特感悟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