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忆中的建德老地名
历史记忆中的建德老地名
地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方的发展变迁。本文将带您走进浙江省建德市,探寻梅城、寿昌、新安江这三个地方地名的演变历程,感受其中蕴含的历史记忆。
梅城:从富春到严州
梅城这个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最流行的说法是,元末明初,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守严州时,仿照北京和南京的梅花形建筑格局扩建严州城,虽只完成一半,但"天下梅花两朵半,北京一朵,南京一朵,严州半朵"的说法流传至今。
严州府衙(国际友人于1912年拍摄)
另一种说法则与城墙设计有关。严州古城城墙上的城垛呈品字形,形似半朵梅花,因此得名"梅城"。
梅花城垛(王春涛摄)
还有一种说法与唐朝宰相宋璟有关。宋璟在睦州期间政绩卓著,后人在府衙东北角修建"赋梅堂"以示纪念,久而久之,整座府城也被称作梅花城。
梅城最早被称为富春。据史书记载,富春县设立于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年),辖今桐庐、建德等地。明成化二年(1466年),建德县知县向正曾在建德县治前立"汉富春治坊"牌坊,直至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毁于洪水。2019年,该牌坊在梅城十字街口重立。
严州古城的建德侯孙韶像(图源梅城镇)
三国吴黄武四年(225年),孙权将富春县分为建德、桐庐、富阳等多个县,梅城又被称为建德。唐万岁通天二年(697年),睦州州治迁至建德县县城,梅城改称睦州。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宋徽宗改睦州为严州,有说法认为这是对方腊起义的回应,也有说法认为是因东汉严子陵曾隐居于此。
寿昌:从新昌到万松城
寿昌的前身是新昌县,县治最初设在今大同镇境内。关于县治的具体位置,有观点认为最早设在劳村,因为劳村至今仍保留"花园坪"地名,且乾隆《寿昌县志》有相关记载。
寿昌镇鸟瞰图(施正越摄)
晋太康元年(280年),新昌改名为寿昌,县治迁至桂村。关于白艾里的具体位置,有观点认为在今寿昌大塘边村,也有观点认为在更楼附近,依据是明万历《严州府志》的记载。
今天的寿昌镇还有一个俗称"万松城",源于城后万松山。
新安江:从西洋乡到白沙镇
现在的建德县城位于新安江街道,但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之前属于西洋乡,设有西洋乡乡政府。
1957年的沧滩
建德县政府迁来之前,这里较为荒僻,有上沧滩、下沧滩等地名。1958年,寿昌县并入建德,县治仍在梅城。1960年,县政府迁至麻园岭下,取名白沙镇。1992年,建德撤县设市,白沙镇更名为新安江镇。2001年,改称新安江街道。
1983年和2023年的新安江(陈若珏摄)
结语
梅城从富春县演变至严州府,寿昌曾称新昌并有万松城之称,新安江则从西洋乡发展为今日的建德市。这些地名的变化,不仅记录了地理信息的变迁,更承载着时间的印记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见证了建德的发展与变迁,寄托着人们的故园情感和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