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食品安全小贴士,你都知道吗?
7个食品安全小贴士,你都知道吗?
全球每年有6亿人因食用受污染食品而患病,42万人因此失去生命,其中五岁以下儿童就占了12.5万例。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提醒我们,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确保我们所食用的食品是安全的呢?以下是7个实用的食品安全小贴士,帮助您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尽量在校内食堂就餐
学校食堂作为集中供餐单位,通常会受到更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根据相关规定,学校食堂必须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需要持有健康证明,食品原料采购、储存、加工等环节也都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因此,选择在学校食堂就餐,可以相对减少食品安全风险。
外出用餐时选择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餐厅
食品经营许可证是餐饮服务单位合法经营的必要证件,它表明该单位已经通过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审核,具备了基本的食品安全保障条件。在外出就餐时,留意餐厅是否公示了有效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可以作为选择餐厅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订外卖时查看商家资质信息
网络订餐的兴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食品安全隐患。在订外卖时,要注意查看商家的资质信息,包括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此外,还可以参考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检查结果,选择口碑好、评分高的商家。同时,要注意保存好订单信息和消费凭证,以便在遇到问题时进行维权。
购买食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在选购食品时,一定要仔细查看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避免购买过期食品或即将过期的食品。同时,要注意食品的储存条件,确保在保质期内食用完毕。对于散装食品,也要留意销售区域标注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选择新鲜的产品。
不随意购买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
街头小摊贩由于经营条件限制,往往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他们可能没有合法的经营资质,食品原料来源不明,加工环境和卫生条件也难以保证。因此,建议不要随意购买街头小摊贩出售的食品,尤其是那些看起来不卫生或来源不明的食品。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除了选择安全的食品来源,个人卫生习惯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环。在餐前便后要认真洗手,使用干净的餐具和炊具,避免食物受到污染。在处理生食和熟食时,要使用不同的刀具和砧板,防止交叉污染。此外,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适量食用油腻和辛辣食品。
避免食用不常见的新奇食物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新奇食品,我们应当保持谨慎的态度。一些新奇食品可能含有不明成分,或者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在尝试新食品前,要了解其来源和安全性,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和商家。对于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更要特别注意,避免食用可能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食品。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掌握这些食品安全小贴士,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食源性疾病的威胁。同时,也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的监督中来,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食品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