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区:以落羽杉为引领,打造生态宜居新城
南沙区:以落羽杉为引领,打造生态宜居新城
广州南沙区,这座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滨海新城,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2024年5月,南沙区正式将落羽杉定为区树,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对本土生态特色的重视,更彰显了南沙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决心和愿景。
落羽杉:南沙生态建设的绿色名片
落羽杉作为南沙区树,其选择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和文化考量。落羽杉是一种典型的水旱两生针叶植物,树形优美,羽毛状的叶丛极为秀丽。入秋后,树叶会变为古铜色,层林尽染、美不胜收,充分展现了南沙独特的岭南园林和水乡文化特色。此外,落羽杉的种子是鸟雀等野生动物喜食的饲料,对维护生物链、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均起到很好的作用,与南沙河涌密布、水网交错、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独特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高度契合。
目前,南沙区在多个重要区域都种植了落羽杉,包括蕉门公园、滨海公园、天后路、灵新大道等。这些落羽杉在蓝天白云滨海绿道的簇拥下,红色点缀其中、相映成景,成为南沙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生态保护:南沙城市建设的绿色底色
南沙区在城市建设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打造“公园城市”新典范
南沙区以“公园城市”理念为引领,持续优化城市生态空间布局。目前,南沙已建成各类公园100余个,滨海绿道304公里、碧道71.3公里,城市景观品质显著提升。城乡公园体系、绿色生态廊道网络不断完善,现代化滨海公园城市初具雏形。
创新生态修复模式
南沙区积极探索生态修复新模式,通过湿地修复、海岸线整治等措施,有效保护和恢复了区域生态环境。例如,南沙湿地公园通过生态修复,已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栖息地,每年吸引数十万只候鸟前来越冬。
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南沙区大力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设生态廊道、生态隔离带等,有效保护和提升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南沙还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通过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设施,有效提升了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经过持续努力,南沙区的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3年底,南沙绿地率达38.87%、绿化覆盖率达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3.99平方米。南沙区先后获得“全球最适宜居住金奖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荣誉。
南沙区的生态保护工作不仅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更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如今的南沙,从植树绿化到景观美学,从秋色缤纷到四季花海,生态之美处处可见。南沙之美绝不只在区花区树,从植树绿化到景观美学,从秋色缤纷到四季花海,南沙之美处处可见。
展望未来:打造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城
未来,南沙区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以落羽杉等生态景观树种为载体,持续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通过不断完善生态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绿化品质,南沙将努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城,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南沙区的生态保护工作不仅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更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如今的南沙,从植树绿化到景观美学,从秋色缤纷到四季花海,生态之美处处可见。随着深中通道南沙线的开通,南沙将更紧密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其生态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