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方山火山地貌修复:从地质灾害到生态公园
南京方山火山地貌修复:从地质灾害到生态公园
近日,江宁高新区实施的“国家级地质公园—南京方山火山地貌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获评第二届江苏省“最美生态保护修复案例”。这一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方山火山地貌修复工作的肯定,更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方山,又名天印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部秣陵街道境内,坐标为北纬31°54'、东经113°52'。这座海拔208.6米的山脉,是南京周边主要的山脉之一,也是南京地区著名的死火山之一。据地质研究显示,方山火山喷发年代约为1032万—1089万年前,经过约1000万年的剥蚀风化,形成了顶平的方山火山地貌。
方山的地质结构复杂而独特。山体主要由岩浆喷溢的熔岩(玄武岩)组成,兼有部分火山渣块等产物。山上分布有两层玄武岩,下层厚度约54米,上层厚度大于50—60米。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玄武岩,不仅具有重要的地质研究价值,也为方山增添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然而,由于长期的自然侵蚀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方山的火山地貌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威胁。为保护这一珍贵的地质遗产,江宁高新区启动了方山火山地貌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项目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全回转全套管施工工艺,有效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同时,通过地貌重塑、生境重构和植被恢复等措施,成功修复了受损的生态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修复团队巧妙地利用治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材,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地质景观,实现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如今的方山,不仅是一座地质公园,更是一个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方山火山地貌修复项目的成功,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为周边社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修复后的方山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项目团队还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地质知识,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
这一项目之所以能获评江苏省“最美生态保护修复案例”,正是因为它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示范性。它不仅解决了方山火山地貌的生态问题,更为其他地区的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在当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方山火山地貌修复项目无疑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