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辽沈战役到广丰剿匪:一位老兵65年的守墓承诺
从辽沈战役到广丰剿匪:一位老兵65年的守墓承诺
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烈士陵园内,一座墓碑前,一位老人的身影已连续出现了65年。他就是95岁的老兵孙玉龙,为了一个承诺,他每年清明都会从横峰县青板乡赶到这里,为牺牲的战友李忠林扫墓。
战火中的青春:从辽沈到平津
1948年3月,18岁的孙玉龙在家乡辽宁省法库县参军,成为东北野战军的一员。随后,他便投身到解放战争的洪流中,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在辽沈战役中,孙玉龙所在的部队负责围攻锦州。这场战役异常激烈,双方展开了殊死搏斗。孙玉龙回忆说:“那时我们都是年轻小伙子,不怕死,只想着往前冲。子弹从耳边呼啸而过,炮弹在身边爆炸,我们都没有退缩。”
平津战役中,孙玉龙又随部队转战华北。在天津攻坚战中,他亲眼目睹了战友们的英勇牺牲。一次战斗中,孙玉龙所在的连队奉命攻占一个敌军据点。在冲锋过程中,排长李忠林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向前推进。然而,就在即将攻下据点时,李忠林不幸中弹倒地。
广丰剿匪:生死一瞬间
1949年10月,孙玉龙和李忠林随部队南下,驻防江西广丰,执行剿匪任务。1950年,在一次剿匪战斗中,李忠林再次展现出非凡的勇气。面对敌人的猛烈火力,他命令孙玉龙和其他战士们隐蔽,自己则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就在敌人即将包围李忠林时,他大喊一声:“小孙,快撤!”随后便倒在了血泊中。
李忠林的牺牲对孙玉龙触动极大。他暗自发誓,一定要找到李忠林的亲人,告诉他们李忠林是为了新中国而牺牲的。然而,由于战事频繁,这一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65年的坚守:从青丝到白发
广丰剿匪任务完成后,孙玉龙于1952年9月调入上饶军分区横峰县人民武装部工作。从那时起,每年清明时节,他都会从横峰县城乘班车,到广丰为李忠林扫墓。
这一坚持就是65年。从青丝到白发,从健步如飞到步履蹒跚,孙玉龙从未间断过。他说:“我答应过李排长,要替他照顾好他的家人。虽然没能马上找到他们,但我可以每年来看看他,告诉他,我一直在努力。”
寻亲之路:跨越67年的承诺
201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孙玉龙通过媒体的帮助,终于找到了李忠林的侄子李怀民。得知消息的那一刻,这位90多岁的老人激动得泪流满面。他终于完成了自己多年的心愿。
如今,孙玉龙不仅坚持为李忠林扫墓,还经常为当地学校的学生讲述革命先烈的事迹。他说:“我希望孩子们能记住这些英雄,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从辽沈战役到广丰剿匪,从战场上的生死与共到和平年代的坚守承诺,孙玉龙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战友情谊。他的故事,不仅是对一个承诺的坚守,更是一段红色基因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