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京中轴线遇上XR技术:春晚《栋梁》展现古建新魅力
当北京中轴线遇上XR技术:春晚《栋梁》展现古建新魅力
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条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全长7.8公里的“城市脊梁”,以其独特的建筑布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文明的又一重要标识。
在2025年央视春晚上,一档名为《栋梁》的创新节目,以全新的方式展现了北京中轴线的魅力。这档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是一次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创新演绎:科技与文化的碰撞
《栋梁》节目的最大亮点在于其创新性的表现手法。节目团队以梁思成先生绘制的古建筑珍贵手稿为基础,运用XR+数字孪生技术,将平面的图纸转化为三维立体的建筑模型。这种技术手段,使得古老的建筑仿佛“活”了起来,让观众得以从多个角度欣赏其精妙的结构和美学价值。
更令人惊叹的是,节目通过虚实融合的超高清制作系统,打造出一个无限延展的虚拟舞台空间。在这个虚拟空间中,北京中轴线上的代表性建筑——从钟鼓楼到天安门,从故宫到天坛,仿佛都被“搬”到了舞台上,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跨越时空的建筑博物馆。
文化传承:从历史到现代的对话
《栋梁》节目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技术创新,更在于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创新表达。节目以榫卯结构、祈年殿和北京中轴线等传统建筑元素为灵感来源,展现了中国古建的独特魅力。
这种创新性的文化表达,让古老的建筑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正如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所说:“北京中轴线建筑群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独特见证,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
未来展望: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栋梁》节目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传统文化传承的新视角。在数字化时代,如何让传统文化以更生动、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通过XR+数字孪生技术,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更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些文化瑰宝。正如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司长邓超所说:“申遗成功是一个更高水平的起点,意味着中国向全世界庄严承诺,我们将共同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这条轴线和其所根植的城市肌理保护好、管理好。”
从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到《栋梁》节目的创新演绎,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焕新之路。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技术应用,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